第97頁(第1/2 頁)
女記者聽著彭朗的聲音,福至心靈。
她離開之前,同彭朗說,很久以前,他們在海城的小島上見過幾面。彭朗看著她黑亮的鳳眼,合歡酒的味道在一瞬間躍上舌尖。
這位女記者名叫江予眠,當年大概和阿晏有過一段情愫。
彭朗沒有在她面前提起阿晏,江予眠也像從來不認識阿晏,兩個人簡單談及海島上的回憶,把三個人的畫面自動刪減為兩個人的。
感情問題錯綜複雜,彭朗只是猜測江予眠和阿晏應該分得相當難看。他不愛摻和旁人的情感糾葛,也就隻字未向阿晏提起,自己曾和江予眠見過。
阿晏喝掉剩下的半碗酒,看向彭朗說:「我在《江河報》有個朋友,做攝影。聽他說,朗鬱悄聲給報紙捐了一批裝置。你們也關心西南農民的事兒麼?」
「我們是很關心。」
西南的咖啡豆缺乏世界定級,買賣價格因此沒有參考。企業向農民購買咖啡豆,可談空間很大。農民處在弱勢地位,一年到頭賺不到什麼錢,自然沒有熱情再種咖啡,多數咖啡地便改種別的農作物。繼續種咖啡的農民,因為窮困,無心無力提高咖啡的質量,這也是國內精品咖啡的困境。
朗鬱有自己的種植園,現階段不受別家農民的影響,但是隨著商業版圖的擴大,訂單激增,又難免需要藉助旁的力量補充原材料。行業內的上中下游,環環相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朗鬱關注長遠利益,多過眼前的蠅頭小利。
彭朗從去年就在推進成立助農基金會,他幫助農民,一方面是為了利益,另一方面也的確對農民有感情。
他的父親自幼在西南長大,長年累月地同彭朗講述農民祖父母的故事。
彭訴仁這樣做,彭朗不知他是出於真心,還是出於維護社會形象的需要。
假如單是為了維護社會形象,關起家門了,又何必諄諄教導?
不過彭家人演戲演慣了,父親看不穿兒子的頑劣,兒子猜不透父親的心思,死者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切真實都掩藏於表演之下。時間久了,沒有誰能分辨哪一分鐘是真的,哪一分鐘是假的。
彭朗寧願相信他的父親曾有一刻真實。
彭訴仁曾經參觀過彭朗在西瓦臺的公寓。那時,彭朗的客廳裡掛著一幅歌川廣重的《三留野宿》,畫的是綠山麥田,農民半蹲在田裡,農婦頭頂茶具,牽著孩子穿越田地。
他的父親看著那幅畫,緘默良久,末了兩隻老手相握著搓磨兩下說:「畫兒很好,家裡也收拾得不錯。」
彭朗把那幅畫送給了父親,彭訴仁帶畫回彭家別墅,石漸青拒絕浮世繪進入家門,彭訴仁便拎著畫作去了彭氏酒店的辦公室。
時至今日,彭朗去他父親的辦公室,還能看見那幅畫安靜地斜靠在牆角里,畫面朝著牆壁放。
他不知道父親這麼做的原因,也從來沒問過。
彭訴仁很少真情流露,行事風格通常以利益為先。彭朗不清楚父親對於農民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就像早些年,他也時常懷疑父親是否為了彭鬱的死而難過。
彭鬱走後,彭訴仁迅速清理了小兒子的遺物,一滴眼淚也沒掉。
彭朗嘗到迴避的甜頭後,就不再探究父親的心理。
真心也好,無情也罷,越思考越要揭開傷疤,何苦。
彭朗帶著彭鬱留下的那份溫情,沒有在寂寥的家庭中,徹底喪失人的溫度。
他用一部分溫情做助農基金會,彭訴仁聽說兒子做慈善以後,給予了一些有效的建議和金錢幫助。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彭訴仁順嘴陳述一遍兒子的好人好事,語氣相當平實,萬分低調。
大眾很吃這一套,彭氏好評如潮,連續多年吃到優良社會形象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