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第1/2 頁)
活不下去了。
姑姑是這樣,碧微也是這樣,拿話自己哄哄自己。
碧微後來那些苦,都是因秦顯而起的,這輩子若是兩人再沒交際,那碧微也能由姑姑作主,嫁一個可心意的人,憑她的美貌和聰穎,一定比上輩子過得要強。
是以衛善再不動要撮合兩人的心思,由著這兩個自己去,倘若有緣,千里之外依舊相會,倘若無緣,天天呆在一處也依舊沒有牽扯。
可她就算不跟秦顯,也萬不能跟秦昱。
秦昱回來了,還帶了叫正元帝高興的好訊息,袁禮賢一心重開科舉,可前朝取士早已經荒廢許久,重辦太學國子監,從縣學府學之中挑選人才送上來,管衣食住行,太學那些屋子都是現成的,雖荒廢已久,略略修整又能再用。
如今發愁的只有一樣,縣學府學都已如同虛設,正元帝發出詔令取士,應考者有是有的,可人數太少,必得有人先行一步,把天子要取士的訊息傳揚天下。
秦昱主動請纓,憋著一口氣要同兄長們比肩,他旁的不行,充充門面還是成的,只這功勞太小,便又著意結交文人,也不想想那些文臣最重規矩,太子既長且嫡,只要有他,根本沒有秦昱什麼事。
衛善托腮望著簾外,上輩子直到秦顯身死,正元帝才挑撿起兒子來,那時秦昱十四,秦昰方才六歲,衛家又被潑了這麼一身髒水,他都沒有立時就立秦昱當太子。
魏寬頭一個開口替衛家辯白,袁禮賢跟著開口勸說,話雖說得囫圇,似在猶疑,卻也不曾給衛家蓋棺定罪,他辦的頭一樣事,是趕緊把晉王調出京去。
只要有秦顯在,秦昱便是螢燭微光。何況秦顯秦昭兩個都是有軍功的,秦顯收了蜀地不說,秦昭也拿下了雲州,尋回來的那十四枚金印裡雖沒有傳國玉璽,可捉回來的前朝宰相王策用卻招供出許多事來,比如前朝一直都手握寶庫,傳國玉璽許就藏在寶庫之中。
傳說前朝開國的時候便修了一座大寶庫,藏滿了金銀珠玉,埋在深山之中,十四枚金印就是尋找寶庫的線索,只要開啟寶庫,裡頭的財寶足能顛覆王朝。
陳公寶庫傳得神乎其神,財帛倒不動人心,動人心的是那寶庫之中藏著前朝開國皇帝求來的仙藥,隔了一二百年,誰也不知道真假,可越是傳就越是真。
王氏遇仙的故事在前朝開國時流傳極廣,琅嬛書庫傳說便是建造給仙家的,原來莽山上還曾建過遇仙台,說是王氏就在那兒遇仙,池中還曾浮起玉女神像,遇仙台邊建了神女廟,百來年香火不曾斷絕,直到玉女像不見。
傳言是飛升,到底如何無人知曉,前朝好道卻是真的,宮城之中就建有兩座道觀,連青絲宮北峰峰頂上都有降真觀,供的就是那位神女娘娘。
是以民間才有這許多的道家神仙廟,衛善曾去上過香的天仙廟也有傳說,是非真假也無人能說得分明,但寶庫之事在百年前的書冊內確有記載。
傳言不足信,連衛善都知說不準是王策的保命託詞,江寧王不肯贖他,他對大業百無一用,押解上京這一路就編了這麼一個故事。
富有四海的人,總想著長命百歲,古今帝王皆是如此,那幅仙藥流傳甚廣,到如今王氏遇仙的故事還化作演繹,有說書有唱曲,戲臺上流傳百年,正元帝小的時候就曾經聽說過,將信將疑,王策的這條命就留了下來,如今還在獄中關押。
兩個兒子都算立下大功,秦昱的用處就小得多,他跟著正元帝最久,此時也看不出得不得用,兩個哥哥風頭太勝,他雖有他的出頭之法,也顯得遜色許多。
想明白這些,衛善便不再憂心了,秦顯在,秦昱便不得出頭,太子哥哥此時怕還沒把這個弟弟看在眼裡,待他瞧進眼中了,秦昱和楊家也不必衛家出手了。
從內宮城到萬儀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