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團結與內鬥迴圈(第1/2 頁)
目前已經出現的坦克中,M1應該是最硬的了,根據估計的遊戲數值,有些盟軍的T1坦克可能只需要1發穿甲彈。 這裡考慮的是坦克,擴大範圍到所有裝甲車,最硬的是採礦車。 當然,這是高超音速導彈作為載體的效果,末端速度均在5馬赫以上,穿甲彈有速度加持。 不過,這也完爆了藍星上已有的穿甲彈,毛熊國和白頭鷹國均做過相關測試,主流型號的穿甲彈,哪怕是裝在高超音速導彈上,攻擊T1坦克都需要5發左右。 效果相差十幾倍!質的飛躍! 當然,用高超音速導彈,成本太高了。 尤其是這一波,沒有制導,每一枚穿甲彈攻擊的目標都是隨機的。 哪怕是M1坦克群比較密集,仍然只有三成左右的穿甲彈命中了目標。 華國的第二波測試已經開始了。 大批小型無人機彈射起飛,朝M1坦克群方向飛去。 說是無人機,其實只是加了動力系統的穿甲彈,叫巡飛彈更合適。 得益於從競技遊戲中獲取的小型遙控技術,新型無人機的遙控模組,只是一塊和A5紙一樣大一樣厚的主機板。 雖然只有這麼一點,但最大遙控範圍卻是200公里左右,還可以傳輸中等品質的影片影像。 所以,整個巡飛彈可以騰出重量分配給動力模組,再加上一個簡單的攝像頭。 如果能有更先進的電能模組,這穿甲巡飛彈可以做得更好。 在操縱手的手動瞄準下,鎖定目標後,一發發巡飛彈在空中調整姿態,摺疊機翼,高速俯衝向下。 轟擊速度不如剛才那一波的超高音速導彈,但仍然只需7發就能消滅一輛M1坦克。 計算成本,這東西甚至比普通的火炮洗地還要便宜,而且對土地的破壞程度少一些。 如果考慮回收穿甲彈彈頭,做二次加工,成本還可以再次下降。 畢竟戰爭打得就是經濟和金錢。 第二波,第三波穿甲巡飛彈陸續起飛,南部艦隊的主力也陸續抵達,接近了獅城國的東部。 隨著登陸艇靠岸,一輛輛新式坦克登陸,這讓原本一路向南的M1坦克群,掉頭向北。 空中盤旋的戰鷹直升機也朝華國艦隊飛過來。 根據李磊獲得的“犀牛坦克發動機圖紙”,華國研製出了一款動力極強的坦克發動機,已經裝在這新式坦克上。 更加厚實的裝甲,更加粗的炮管,更加龐大的彈艙,讓整個坦克看起來很是粗獷。 但是,這坦克卻有與其體型不匹配的速度和靈活度。 而更重要的是,坦克是無人駕駛的! 得益於新型控制模組的高速傳輸,坦克可以做出更復雜的動作,華國已經開發出了“遙控坦克艙”,坦克機組進入其中,可以遠端遙控各種無人坦克。 不過,畢竟這新型遙控坦克太重了,艦隊的運載能力有限,這次只運來了31輛,在M1坦克群面前就是個小水花,主要目的還是測試新型無人坦克和新型穿甲彈。 至於消滅MO軍隊的有生力量,仍然是要靠巡飛彈、導彈和各式艦炮。 31輛無人坦克,在艦隊的掩護下前進,和M1坦克群絞殺在一起。 巡飛彈的精準擊殺,避免了無人坦克在數量上被碾壓,操縱手可以安心練習坦克拼殺技巧。 一面是鐳射和炮彈,一面是新式穿甲彈,雙方的攻擊交錯而過,給人一種拳拳到肉的打擊感。 M1的鐳射打在遙控坦克上,傷害很小,炮彈倒造成較可觀的傷害。 但好在這是遙控坦克,尤其是那微小的遙控模組,被擊毀的可能性很小,不存在人員傷亡的問題,只要坦克還能動,就能繼續戰鬥。 哪怕是動力系統被毀,也可以當個固定炮臺。 “200米範圍內,6發穿甲彈可以消滅一輛M1坦克。” “M1主炮,4炮,可以消滅我方一輛坦克。” “鐳射的反甲能力大概是主炮的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 華國的科研人員正在飛速記錄資料,初步分析,新型遙控坦克,在對戰M1方面,比犀牛坦克略微強一點。 31輛無人坦克很快被消滅了,戰鷹也已經趕到了獅城國的北部。 接下來,就只有巡飛彈、無人機、各式導彈和艦載武器了,戰鬥場面有些枯燥。 只有艦載機白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