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射人先射馬(第1/2 頁)
徐萬的軍列沒有停留,反而比先前的速度快了數分,似乎先前,是為了引誘戎狄軍而故意放緩了速度。 三長老聽到山岡那頭的鼓聲,知道應該是有埋伏或者是援軍,但鐵騎已經衝刺了起來,想要停下的話,必須要後面的騎兵先停,否則會衝撞到前面停下來的馬匹,而三長老卻帶頭衝在前面,所以要有一個傳令的過程。 就在這一猶豫的時間裡,遠處的山岡中突然出現了若干的戰旗,上面明晃晃地寫著“秦”字,還有“蒙”字。 剎那間,就見那旌旗快速地向這邊飄了過來。 而樹林中由於沒有什麼葉子,也依稀看見人頭攢動,頓時喊殺聲震耳欲聾。 嗖,嗖嗖…… 只見一枚枚弩箭平直地從上岡上的山林中射出,迅疾如風,快若閃電地射進了戎狄的鐵騎陣營之中。 蒙家軍到了,飛弩也跟著到了。 衝在前面的戎狄騎士,下意識地舉起左手中的盾牌,卻不料下一刻,竟是一片人仰馬翻。 被射翻的馬匹倒在地上,反而成了後面的絆腳石,繼而又跟著倒下了一片,直到後面的鐵騎急停了下來。 所有人都愣愣地頗為緊張地看著那片樹林。 戎狄軍當然不知道飛弩的厲害之處。 通常作戰使用的長弓,射出的箭羽是一個拋線,所以命中目標的時候,是從目標的斜上方飛來。 若目標是騎兵,那麼騎士就很容易用護盾抵擋,既不會射到人,又不會傷到馬。 但飛弩卻不一樣。 平直射過來的飛弩,射中的,自然是體積更大的戰馬,但平直的方向,騎士手中的護盾,就起不了那麼大的作用了。 與其被護盾所抵擋,還不如直接將戰馬射翻在地,那麼騎兵就自然沒有了優勢。 這是這段時間蒙家軍練習飛弩所得出的結論,之前已經在嫪毐的身上體現出了效果,只是嫪毐的那一次,馬匹的確是少了點。 這次卻不同,三長老的前軍,是整整一萬鐵騎。 多麼好的靶子! 蒙家軍終於從樹林中顯出身影。 三長老定睛一看,卻見最前排的,是隻有兩千人左右的弓箭手陣列,不由氣得眼冒金星。 要知道弓箭手最怕的就是騎兵,這蒙家軍居然用弓箭手來打頭陣。 對面弓弩陣列射來的弩箭雖然射中了不少馬匹,但無論從人數上,還是靈活性上都要弱了許多,其後面的騎兵似乎也並沒有要衝擊的打算。 這個虧,可不能白吃。 想到這裡,三長老指揮自己的前軍,繞過被射倒的馬匹,斜著向對面的弓弩陣列衝擊。 不是蒙家軍的弓箭手太少,實在是飛弩的數量有限,這段時間,除去給昌平君的三千個,景家班緊趕慢趕也就做出來這麼多。 但是,飛弩的另一個優勢又體現了出來,那便是連發! 飛弩的數量雖然不多,但弩箭卻管夠。 並且,用長弓射出一支箭的時間,差不多用飛弩可以射出三枚弩箭出去。 這樣一來,只有兩千人數的飛弩陣營,卻可以發揮出六千弓箭手的戰力,再加上只射馬不射人的這個特點,又比六千弓箭手的作用大了何止十倍! 輕敵的後果,終於體現在了三長老的身上。 只見戎狄軍的前軍,用自己的行動解釋了什麼叫做前赴後繼。 前面的戰馬不斷的倒下,後面的跟上,然後又倒下。 馬兒應聲倒地,命喪當場,人兒連滾帶爬,丟盔棄甲。 三長老當然也不例外,自己的戰馬被飛弩射中之後,也被摔了個七葷八素。 緩過神來之後,又發現自己的一條腿被壓在了自己的戰馬身下。 再看自己的戰馬,身中數箭,鮮血從傷口中一股股地流出,身軀還不住地顫抖,一條後退也已經抽搐了起來。 三長老用力叫喊著試圖將被壓住的那條腿從馬腹下面抽出來,可試了幾次都沒成功。 湊巧的是,後面摔倒的戰馬撞到了他這匹戰馬的身上,將三長老帶了出來。 就這一轉眼的功夫,回頭再看自己的隊伍,馬匹已經損失了大半,僅剩的那部分還在向前衝,也不停地往下倒。 義渠的勇士們,要麼跟三長老一樣,被壓在了戰馬的身軀之下,要麼抱著受傷的腿或者胳膊在地上打滾,哀嚎。 沒受傷的人,怕被後面的戰馬踩踏,向兩側奔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