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震怒的國君(第1/2 頁)
巳時一刻。 吳國皇城。 奉天殿。 此刻,文武百官齊聚於此,相互之間或虛情、或假意的寒暄問候,這是官場的必要應酬,特別是對於一些人微言輕的小官員來說,這是必要的功課之一,也是他們如何擁有光明坦途的手段之一,但這往往是一柄雙刃劍,朝堂之上本就是一個黨同伐異的利益場,選人站隊的風險極大,可是一旦選擇的一方得勝,那回報亦是最大。 至於如何取捨,那就要看個人的眼光和定位,但選擇面無外乎朝堂之上三足鼎立的勢力。 宰相徐溫、皇太子楊璉和江夏王楊璘。 宰相徐溫,吳國奠基人楊行密的寵臣,兩朝元老,終身宰相,他是三方之中最為龐大的勢力,因為人數眾多,以文官為主,武官多為副官、侍郎和參軍一類,諸如像鎮軍大將軍、輔國大將軍和驃騎大將軍等握有兵權的武將並不在徐溫的勢力範圍,也不屑於與徐溫為伍,而徐溫對此雖有不滿,但他也深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道理,更何況這些武將能夠坐到今時今日的地位,不但是依靠赫赫戰功和沙場上的所向披靡,更是文韜武略兼具的將才,他們怎會看不出徐溫的企圖和野心,所以為了吳國的將來,他們有的輔佐太子,有的追隨四王爺,畢竟這兩位才是真正的楊氏皇族,吳國的正統血脈,這些常年征戰沙場的將軍可不會傻到選擇一個外人來攪動朝政。 皇太子楊璉,吳國東宮的主人,名正言順的吳國繼承人,作為當下吳國的儲君,皇太子楊璉自然得到了眾多高官和武將的擁護,不過皇太子楊璉最委以重任的卻不是這一群人,而是他最為信任的閹黨。有意思的是,東西兩廠自從吳國建立之處,便爭鬥不斷,更是發生過多次慘烈的械鬥,可是在皇太子楊璉上位之後,兩位廠公之間再無爭鬥,並出人意料的聯手相助皇太子楊璉,在得到東西兩廠這兩大助力之後,皇太子楊璉的勢力愈發強大,甚至上饒公主也站在了皇太子楊璉一方,如此皇族內資歷最高的陣容,讓徐溫頗為忌憚,也不得不收斂起習以為常的囂張氣焰,因為從眼前來看,皇太子楊璉才是堂堂正正的未來國君。 最後一個勢力,也是朝堂之內上升勢頭最為迅猛的新興勢力——江夏王楊璘,百姓有口皆碑的四賢王,擁有著無數能人雅士的他,不但掌控吳國財政,更是得到了大內禁軍和錦衣衛的全力支援,再加上宜春王楊璆的相助,江夏王楊璘在吳國迅速崛起且如日中天,風頭一時無可爭鋒,而江夏王楊璘一手操辦的晚晴樓競標大會更是成為了吳國的盛會,周邊諸國商賈紛紛因此頻繁造訪吳國,甚至遠在西域的吐蕃王國亦是不惜長途跋涉前來觀摩,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更是拉動了吳國的整體貿易,皇太子楊璉和宰相徐溫雖然對江夏王楊璘咬牙切齒,但是江夏王楊璘的功績亦不能完全忽視,倘若他們真的想要向江夏王楊璘動手,也需要好好掂量一下江夏王楊璘倒下之後吳國所要承受的動盪。 眼下,這三方勢力的主腦就身在這朝堂之上,皇太子楊璉為左邊第一身位,江夏王楊璘和宜春王楊璆身在其後,而徐溫則是身在最右側的首位,此刻眼見吳國國君楊溥尚未駕臨,徐溫作為人臣,理應上前給三位皇子請安。 “太子殿下,四王爺,六王爺!” 徐溫面帶笑容,向著這三位皇子作揖,態度十分恭敬,做足了一位赤膽忠心的臣子模樣,可是這三位皇子卻不約而同的選擇視若無睹,皇太子楊璉甚至看都沒看徐溫一眼,反倒意味深長的看向江夏王楊璘和宜春王楊璆說道:“四弟,六弟,近來可好啊?” “好!好得很!”宜春王楊璆首先開口,冷哼一聲,似乎根本不將皇太子楊璉放在眼裡。 “哦?很好?那為兄甚是欣慰啊,說來奇怪,這本五天一次的早朝,加上今日,已是五天來的第三次,不知父皇今日忽然召見我們所為何事呢?”皇太子楊璉若有所指的說道,眼光定格在了一言不發的江夏王楊璘身上。 江夏王楊璘依舊不言語,反倒一聲輕笑,正準備開口回言,豈料那心直口快的宜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