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三緘其口(第1/2 頁)
二傻又成了新聞人物,當然,主要是出現在非主流媒體的板塊上,至於標題和內容,是怎麼寫的都有。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一通瞎編亂造,不怕事大,越吸眼球越好。 什麼: “傻子神童年齡雖小卻神通廣大!” “傻子神童偽裝的很深,裝瘋賣傻、胡作非為!” “警察公然受賄,狂魔少年被無罪釋放!” “傻子神童為什麼這麼牛,原來他是中央某領導的私生子!” ............ 主流媒體也是聞風而動,但他們不敢亂寫,發表出來的東西都標註上:“據傳言,等待官方證實。” 越是如此,人們的好奇心越重。 事件在快速發酵,社會影響越來越大。 記者們為了上頭條,好事者們為了滿足好奇心,開始紛紛四處打探訊息。 整個新區分局的工作人員都接到了所謂的熟人電話,就連掃地大媽都未能倖免。 當然,知情者是三緘其口,不知情的問了也是白搭。 石全家再次被圍,但影響卻不大。 主要是有了經驗,周翠娥和趙忠義組織街道和小區志願者,承擔了保衛工作,並驅趕前來打探訊息的記者和好事之徒。 李月英也告知石全:“不許出去,什麼都不許說。” 最忙碌的是劉凱的手機和辦公室電話,響鈴是一個接著一個,幾乎沒消停過。 至於劉凱本人倒是不疾不徐,從容應對。 因為這種狀況都在預料之中,他早有準備。 平息事件的方案以及發言稿,早早就上報給市局,等待市局批准。待批文下來,他就會立刻召開新聞釋出會,徹底了結此事。 一般情況下,市局的批件就是走走程式,很快就能下來,不會超過半日。 此事這樣的,社會反響強烈,影響較大,市局會組織專門人員,上會討論。 明面上說:做出的決定要嚴肅、嚴謹,不能留紕漏; 心照不宣的是:責任要均擔,一旦處理不好,誰都別想置身事外。 當然,這也不會耽誤太多時間,一天時間足矣。 可石全這件事,批件卻遲遲沒能下來。 原因是參會人員產生了重大分歧。 看過分局送來的卷宗和處理方案,一部分人認為,這是一件充滿正能量的案子,藉助新聞熱度,一旦將案件公開,可以給公安系統長臉,應該作為典型,大肆宣揚,不同意分局報送的處理方案。 而另一部分人支援分局的處理方案,原因卻沒人挑明。 這部分人都是警局老人,可謂是老油條,經驗十分豐富。從案卷中,他們隱隱明白了一些事情,或許是他們也做過類似的事情。 所以,他們認同劉凱提出的處理方案。 那就是低調處理,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儘快平息事件在社會中的影響。 當然,一旦真的有事,那是分局欺瞞上級,自己只是一個監管不力的責任。不像另外一部分人,傻帽一個,弄個不好,要承擔推波助瀾的罪責。 爭執不下,只能採用民主方式:投票表決。 結果是:同意分局報送的處理方案。 畢竟聰明人較多,傻帽還是少數。 批件送達分局,已是下班時間。 劉凱拿到批文,立刻命令早已等候多時的手下道: “開始吧!” “是” 手下井然有序地開始忙碌起來。 通常情況,新聞釋出會應該安排在第二天召開。因為會場需要佈置,通知記者和記者到達都需要時間。 這個時間段,記者都已下班回家,尤其是主流媒體記者,端得是鐵飯碗,沒有上級命令,誰也不願意主動加班。 當然,也有責任心強的記者,但畢竟極少。 小媒體記者自然是不同,他們都有新聞稿件任務,有績效考核,為了完成任務,多拿獎金,加班都是自願的。 劉凱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該來的記者,他早已安排好了,就在分局食堂裡大吃二喝呢。 不該來的,聞訊趕來,釋出會也就結束了。 必須讓記者該寫的寫,不該寫的不寫,按照自己的劇本來寫。不能讓記者們帶風向,報道出讓人產生聯想的東西,或是問出一些難以解釋的問題來。 只有這樣,才能儘快平息事件造成的風波。 也只有這樣,才不會節外生枝。 新聞釋出會按時召開,並順利結束。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