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第1/2 頁)
在集訓過程中,將會在不同階段安排3次匯報測試。
最終根據匯報測試的總成績,才會確定這支接力隊的正式隊員以及唯一將隨隊前往d國參與世錦賽的後備隊員名單。
在和幾位隊友打完招呼後,時間也正好到了9點整。
蘇寅生帶著專門負責體能訓練的王景勝、負責協同訓練指導的張燁展開了短跑隊的第一次集訓訓話。
在訓話的同時,協同教練張燁已經將屬於不同隊員的訓練計劃表交到了各人的手中。
蘇寅生毫不客氣地道:「現在交到你們手裡的,就是我們教練組根據你們不同情況制定的訓練計劃表。接下來,我想要強調的,就是教練和隊員之間的信任與溝通。」
「你們但凡覺得教練組的計劃表上有和你們現狀不符的情況,立刻提出來,教練組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修改。同樣,訓練過程中,我需要你們先期一步不差地完成訓練內容,但是一旦覺得訓練遇到問題,同樣及時反饋到教練組。這樣才能將訓練效果最大化。」
蘇寅生所說的,自然是集訓中常有的情況,有些運動員在面對陌生的國家隊教練時,不夠信任或自信,與教練溝通不及時,就可能影響最終的訓練效果。
幾位隊員在聽過訓話後,當即翻開了自己的訓練計劃表,開始逐一核對訓練表上的情況與實際是否相符。
蘇哲自然也趁此時間翻開了訓練表,從表格上來看,教練組給他安排的第一週期的訓練量頗大,從越野跑到柔韌性練習、跑步專門練習(起跑、加速、衝刺)、間歇跑、立定十級跨步跳……還有各種腹背肌練習、體能拓展練習等等。
從訓練內容和組數上來看,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單日完整的訓練量了,如果他所參與的專案只有男子百米倒是完全沒有問題,但他身上還有著110米欄的訓練專案。
每天的下午時段,他必須到跨欄組的主教練呂飛處報到,呂飛的手中自然還有一批訓練內容在等著他。
雖然並不介意大體量的訓練內容,但蘇哲略有些擔心兩個專案之間的訓練計劃是否會產生衝突。
猶豫了片刻,蘇哲還是詢問到:「這個訓練量會不會有點大?每天下午我還有跨欄的訓練……」
聽到蘇哲的疑義,蘇寅生無情地翻了個白眼:「行了,你的這個訓練計劃是我和呂飛那個傢伙一起確認過的,部分體能訓練和專案共通的練習已經計算在內,你到他那裡,自然有別的訓練內容在等著你。」
在各個隊員明確了各自的訓練計劃後,隊員們也各自散開,到不同的場地進行相應的訓練。教練員則在隨時觀察各個隊員的訓練階段,實時記錄相應的訓練資訊,以備能夠及時地對各個隊員的訓練內容進行微調。
蘇哲開始進行越野跑熱身時,已經是上午九點半了。
在9月的b市,這個時段的太陽仍舊有些毒辣,蘇哲抬頭看了眼明晃晃的太陽,覺得自己似乎應該準備一隻墨鏡才對。
他所在的訓練區,自然是直播的取景範圍。
原本已經冷寂下來,只剩下偶爾有粉絲閒聊的直播間,在蘇哲重新出現時,重新又熱鬧了起來。
作為熱身運動,蘇哲的這個1公里越野跑並不追求速度,只是循著正常的節奏跑動。對於日常已經跑慣了10公里的蘇哲來說,這個1公里的越野跑著實只是灑灑水而已。
在蘇哲熱身的過程中,直播間內的話題也迅速地圍繞著蘇哲的熱身跑而展開。
【啊……我崽,是我的錯覺嗎?為什麼感覺他跑在陽光下,面板白得能發光?】
【前面的姐妹,你不是錯覺!我也發現了,崽崽的面板白到了能反光的地步!】
【吃瓜路人路過,好想知道蘇哲用的是什麼牌子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