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第1/2 頁)
早該想到的!
幾百名士兵忙忙碌碌,很快日照兵便乘上了登陸巨艦,踏上了去渤海國的路程。
賀勻閉著眼睛思考著事情的來龍去脈,他不知道晉陽那邊會不會未雨綢繆,先行對太名山設防。
若是有,那當然萬事大吉;若是沒有,他要怎樣才能拖住日照大軍?又要怎樣才能傳訊息去晉陽呢?
為了派兵一事,晉陽城中,朝堂之上,已經爭辯了不知多少個來回了。朝臣們各執一詞,互相不能說服,皇帝坐在御上一言不發。
一件事硬生生被拖了三日,這一日的早朝又被拖到了正午時分,還是沒能得出個結果。
謝旋早料到派兵一事會遭到諸大臣的反對,可卻沒想到會如此激烈。他看了看與自己隔著一個過道站在右邊的掌諭大人,心中知道他定是做了些手腳。
「陛下,去年我朝發生的禍事實在太多,京中早已人心惶惶。如今往太名山和武倉山派兵,分明是無用之功,還會攪得百姓更加內心不安,實為不妥啊。」說話的人官任少保,名為公孫仁。
一整個上午都在做口舌之辯,謝旋此時已是極為不悅,雖然面上仍保持著儀態,語氣卻不善道:「公孫大人倒是說說,極為不妥是何意?您又憑什麼斷定這是無用之功?」
公孫仁對謝旋作揖,道:「王爺,臣說話直了些,您別介意。」
謝旋笑容僅在皮肉外,回了一禮。
公孫仁接著說道:「王爺且考慮,去年一年間,從鄭王謀反起到晉陽疫患終,我朝發生過多少禍亂。若是向前追溯,甚至還有先皇駕崩與賀青將軍卒,一件連著一件。朝中群臣知道緣由,都道是人禍。可朝外百姓卻不知,他們以為這是天怒。民心所向是天子,若是民心亂了,對我朝而言,難保不是大禍。」
謝旋道:「少保考慮得是,本王不否認。可是少保難道認為,戰爭之前的民心動亂要比戰爭之時的更加嚴重嗎?」
公孫仁道:「王爺,大魏建朝這麼多年,武倉山與太名山從未設過防。東南有赤甲幾十萬,有頂級的海軍裝備與陸軍戰力,抵禦日照綽有餘裕。而太名山外還有渤海國,即使渤海國再勢微,面對日照也足夠拖個一時半晌,屆時我朝再派軍前往又有何遲呢?再者,日照從渤海進攻的可能性不也是微乎其微嗎?」
謝旋轉過了身,直面公孫仁道:「關於少保大人的幾點疑問,本王可以給出明確的解釋。其一,大魏建朝這麼多年,的確沒有在武倉與太名兩山設過防,但是大魏建朝這麼多年,也從未與日照交過火,凡事總有先例;
其二,若是東南赤甲抵禦日照綽有餘裕,衛大統領不會親自帶領全部戰艦海上禦敵至今未歸,況且目前來看,我軍的損失相較於日照來說多得多;
其三,太名山外是有渤海國,可是少保有沒有想過,渤海國何必要在面對這樣一個壓倒性的強敵面前負隅頑抗?萬一渤海國不抵抗呢?萬一日照早前便與渤海國謀劃過呢?
其四,日照從渤海進攻的可能性是不大,但依舊存在。本王任銀甲統帥時間不長,可是經過兩次戰役後也明白,戰場之上沒有僥倖,只有有備無患。」
公孫仁被謝旋有理有據地這麼一駁,頓時啞口無言。
謝旋平靜道:「諸位大人還有什麼問題,盡可以暢言。」
一名六品武官站出來,聲音有些怯弱地問道:「王爺,城中烏甲兵有許多是去年疫患後新招入軍營的,訓練的時間還不長。若要派兵,是否有些操之過急呢?」
公儀禹適時地補了一句:「此言有理。」
謝旋瞥了公儀禹一眼,道:「新兵是有,可不是多數,此次派兵沒有必要動用新兵。」
公儀禹道:「那麼王爺,是要把新兵們都留在晉陽城中做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