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這麼拼命,值得麼?(第1/2 頁)
江奕辰對這三個學生還是比較滿意的。
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特別是自己帶的第一屆學生,看起來他們都很珍惜這個機會,因此學習很認真刻苦。
至少比當初的自己還是要刻苦一些的。
要知道當初江奕辰做周政國院士的學生時候,也沒有這麼認真。
因為他那個時候的物理水平都快到s級了,各類基礎知識、延伸領域知識,都比較熟悉。
根本不用這麼去壓榨和學習。
今天給李浩然三人連結的神技,也讓他們能夠跟著江奕辰提升學習效果。
但連結這技能,江奕辰不可能每一天都給他們,能夠每週一天,已經是非常大的支援了。
如果這樣,他們還不能快速地提升能力本領,那江奕辰也會懷疑他們到底有沒有學物理的天賦。
他如今除了帶這三個學生,重點還是放在了可控核聚變研發之上。
此前研究仿星器的時候,他就有些不太滿意。
不滿意的原因很多,但關鍵還是這麼幾個。
一是材料不適合。
這還是用上江奕辰和周政國院士他們研究出來的鎳基-碳化鎢雙塗層材料的基礎上。
材料的耐高溫高壓,以及防中子輻射的能力距離一個可靠的實用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來說,還是有不少的差距。
這裡頭有內壁材料的問題,也有鎳基-碳化鎢雙塗層材料有改進最佳化空間等因素。
其次,仿星器這個結構好是好,但就是光靠結構來約束粒子流還是有些困難。
江奕辰的計劃是結合託卡馬克的一些優點,利用強磁約束,來把結構特性發揮到極致。
在核聚變反應過程中,氘(d,重氫)與氚(t,超重氫)的融合反應是江奕辰認為當前技術條件下最有可能實現突破的方向。
從理論層面分析,d-t反應遵循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c2。
在核聚變過程中,氘核與氚核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力下相互接近,克服核力斥力後發生融合,形成一個氦核並釋放出一箇中子及大量能量。
這一過程中,部分質量轉化為能量。
設計一個簡化的模型,不考慮反應中的能量損失和轉換效率,理論上每融合一個氘核和一個氚核,會釋放約176兆電子伏特的能量。
若以克為單位計算反應物,由於氘和氚的原子質量分別為2和3(以原子質量單位計),則每克氘完全反應需要約033克的氚,兩者合計約133克反應物理論上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根據公式,e=6624x1022對x176 v/對x1602x10?13j/v=186x1010j。
而僅僅是133克的氘氚核聚變反應,就相當於約635千克標準煤完全燃燒產生的能量!
倘若核聚變反應堆啟動,在克服了啟動之初需要損耗的大量能量之後,穩定執行過程中,獲得的正收益肯定是巨大的。
屆時,一個反應堆的發電量,都可能無比龐大。
在多次的模擬和感應之下,江奕辰提出了一項創新方案:在仿星器內部整合一套高度最佳化的磁約束系統。
周政國院士對此非常看好,並專門跟進這一個子專案。
除此之外,江奕辰作為總師,忙得不停,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
在總體設計出爐之後,江奕辰便親下各大子專案,一邊指導,一邊對接跟進研發進度。
這是他第一次整如此大型的一個專案。
雖說對華國來說,能在五年之內拿出比較先進的成果,就足夠了。
可江奕辰不這麼想。
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