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1/5 頁)
,失望就有多大。巔峰的開局,谷底的結局。221年七月昂然出征,222年六月倉皇潰敗,從一個豐碩的秋季,到一個躁動的夏季,劉備從此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劉備遁逃到白帝停了下來,東吳人也不再追了,因為他們要回去防備曹丕的襲擊。這場戰爭在《三國那些人那些事·吳卷》裡寫了,這裡不再贅述。
劉備找到了這次慘敗的原因,那就是不該把指揮所安在魚復縣。白帝城是魚復縣的治所,劉備就是在這裡發動進攻的。魚復,魚腹,葬身魚腹,多不吉利啊!劉備下令將魚復改名為永安,並把自己居住的宮殿命名為永安宮。這個改名透露出劉備的理想發生了改變:永安,永遠安寧,這才是人生最需要的,什麼霸業,什麼勝敗,全是浮雲。四十多年以後,劉備親手建立的蜀漢,六十三年後被曹魏所滅,劉禪投降,樂不思蜀,被人恥笑,可是他被封為安樂公,在安寧中壽終正寢,也許正符合了父親對他的期望。
從江上吹來的風是那麼的冷,又一個冬天來臨了,劉備也走到了生命的冬天,十一月,劉備染疾在身,一開始只是下痢,後來加了很多併發症,終於不能自振,只能躺在床上發號施令。在他身邊侍奉的是太子劉禪。
“傳令江東使者鄭泉進見!”
十月間,達到戰略目的的孫權,派大中大夫鄭泉到白帝見劉備,請求恢復友好關係。和曹操在最後歲月裡一樣,劉備也諦聽到了死神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他要為劉禪即位提前創造一個安定的環境,於是重新考慮對吳的策略,接過了孫權伸出的橄欖枝,派太中大夫宗瑋出使東吳,辦理和好事宜。
“召犍為太守、輔漢將軍李嚴至永安宮,拜尚書令。”十月份,李嚴提前來到白帝,輔佐劉備處理永安宮政務。
“召丞相諸葛亮至永安宮。”第二年二月,諸葛亮帶著劉備的另外兩個兒子劉永、劉理來到永安。
兩年前的六月,劉備立劉禪為皇太子不久,封另外兩個兒子,劉永為魯王,劉理為梁王。魯國和梁國都在中原,不是蜀漢的地盤,劉備這樣封兒子,是激勵兒子們奪取中原。這一年,劉禪只有17歲,他的異母弟弟劉永和劉理更小,而且劉備中年得子,對兒子十分溺愛,不會讓他們冒險上戰場,於是,年富力強又久經戰場的養子劉封,對親兒子們就構成了潛在危險,劉備很輕易地就找個罪名把他殺了。
“可是,威脅孩子們的,僅僅是劉封嗎?”劉備看著跪在病榻前的諸葛亮,無比煩惱。
四月,永安,白帝城,永安宮,劉備斜倚在病榻上,盯著窗外那個枝條,發現不見了那朵紅花。明明昨天還是草長鶯飛,今天卻已經綠肥紅瘦,唉,花無百日紅啊。可是,花有重開日,人呢?
劉備給皇太子頒佈遺詔,讓人驚訝的是詔書裡並未安排治國大事,只說了些雞毛蒜皮的事兒。
“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天下,功名,霸業,這些為之拼搏一生的東西,原來根本握不住啊。多麼虛妄的霸主夢啊,劉備現在只想做一個父親。劉備想著,閉上眼睛,和曹操一樣,和所有人一樣,劉備還是未能擺脫紅塵劫。
“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劉備最想不通的,不是為何會敗給江東,而是劉禪為何總是不成器。前幾天,射先生來探望劉備,說諸葛亮誇讚劉禪大有進步,這讓劉備稍感安慰。其實,射先生也許只是在安慰病人而已。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禪太弱了,沒有為惡的能力,只有善才能使他避免受到傷害。
遺詔最後,劉備給兒子列了一個必讀書目:《漢書》、《禮記》、諸子、《六韜》、《商君書》。
本本分分地做人,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