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1/5 頁)
五湖之中,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乃我國棄政從商的鼻祖。
後記
為什麼有人說曹魏帝國和曹姓本無血緣關係呢?周瑜、馬超、關羽三大名將,先後敗給了曹營裡的一位“天人將軍”,他是誰呢?張遼是如何率領八百人打退孫權的十萬大軍的?為曹操謀劃一生的荀彧,是被曹操賜死的嗎?滅蜀第一功臣鄧艾,到底是誰要他非死不可?……還原歷史真相,再現歷史場景,推導歷史細節,演繹曹魏人物的人生軌跡,本書讓你以生活的角度理解歷史,以歷史的態度對待生活。
書中精彩語錄:
◎歷史的價值在於真相,歷史的魅力在於沒有真相。
◎整曹植,整曹洪,整魏諷,整丁儀,曹丕都有絕招,但是都遠遠不如整于禁來得有藝術性。
◎很多時候,不團結才是力量。
◎曹操用封賞顯示自己的權力,荀彧用拒絕封賞顯示自己的尊嚴。
◎有時,離開比靠近更讓人信任。
◎這是一場本來與他毫無關係的比賽,他卻被安排上場。
◎逆境之中一路走來的鄧艾,不懂得順境中生存也有技巧。
三國那些人那些事·吳卷
序
讓三國活一會兒
張愛玲好像說過: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淒涼。隔著三十年的歲月便已如此,那要是隔上千百年的時光呢,我們還能看見什麼?
憑你再怎麼鮮活的人、再怎麼轟動的事,數十年、幾百年、上千年的浩瀚塵煙一層層蒙下來,到如今也只剩下些隱約的輪廓,陳舊而模糊。這是歷史的無奈,也是現實的無奈,因為即便有一顆探尋歷史真相的心,也未必就能找到抵達真相的途徑。
三國卻是個例外,作為中華史上最生動最拉風的一段,千百年來,三國的話題似乎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三國故事也最深入人心,可是,能深入人心的往往未必是真相,卻反而是一些被有意拔高粉飾了的傳說。
中國人歷來熱衷於造神運動,於是乎,熱熱鬧鬧的三國經了一千七八百年沸沸揚揚的轉述,那些事兒漸漸演繹成神話,那些人大多被硬架上了神壇,譬如劉、關、張、曹、孫,外帶著諸葛亮、趙子龍等等一大批人,到如今哪一個不是須仰視才見的神?可惜頭仰得久了,觀眾會覺得很累,英雄戲做得太足太美,就難免有假大空之嫌。歷史本來是為了還原真實,到頭來卻讓人覺得假,這是不是一種諷刺?
幸好我們還有陳瓷和陳瓷的《三國那些人那些事》。
就在亂花漸欲迷人眼之際,陳瓷,用他犀利的筆觸,獨特的視角,為我們還原出一段活生生的三國。跟著陳瓷神遊,一千七八百年的光陰輕鬆穿越,陳瓷帶著我們一下子回到了那個波詭雲譎、風雲變幻的英雄時代。
置身其中才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歷史的鮮活。刀光劍影,金戈鐵馬一路狂嘯著在眼前奔騰,淋漓的鮮血,騰空的烈焰,震天的吶喊,以及那僕僕的風塵都讓三國那些事瞬間具備了質感和溫度。更可貴的是,陳瓷耐心地拂去後人強加在三國那些人身上神一般的光環,將他們一步步引下神壇,還了他們本來的面目。
我想,三國那些人如果泉下有知,定會視陳瓷為知音,因為都是些率性豪放的漢子,卻平白地被拘在高高的神壇上那麼多年,展覽品一樣被人膜拜,那種滋味肯定不好受吧。還是陳瓷體恤他們,讓他們有了重新做人的機會。而我們,也得以近距離的平視乃至審視自己心中曾經的大英雄們。真所謂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卻原來那些大英雄們竟也如我們草民一樣,有貪妄,有痴嗔,有怨懟,有腹黑,他們也有小小的自私、狡黠和各種各樣的不完美,不完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