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1/2 頁)
記者們急匆匆地來,又急匆匆地走。過了也就兩天,幾個小媒體同時推出了一則報導。那則報導如炸開的油鍋,令眾人譁然。
第19章 119校園裡的背景板女配 上電視……
報導的標題仍舊取得奪人眼球,以「天才少女的崛起」這個噱頭吸引人點進來,再以程式設計大賽一等獎、作文比賽一等獎、英語演講比賽第一名得主是個高三女生為開頭吊住人的胃口,後面才娓娓道來關於寧夏的那些生活經歷。
他們這兩三家小媒體的讀者都是些上了年紀的老大爺老大媽,最喜歡看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瑣事,每天沒事就會戴著老花鏡看看微信公眾號有沒有更新,又或者看一下電視新聞。
這其中有家小媒體就是縣電視臺。之所以稱它是小媒體,實在是規模小,還沒有什麼影響力。
智慧型手機普及後,好多人都不愛看電視了,要麼就只看像是水果臺這樣的大臺。省電視臺都沒太多人看,別提他們只是小小的縣電視臺了。好在還有那麼一批老年忠實觀眾,讓他們做的節目不至於一點水花都沒有。
縣電視臺也運營的有官方微信公眾號,與其他兩家當地的小媒體透過微信公眾號的平臺聯合報導了寧夏的事後,發現點選閱讀量呈折線猛增,評論留言的數量比往常多了一倍。
嗅到了這個話題受歡迎的程度,縣電視臺與另外兩家小媒體合計,經過寧夏同意後,決定將關於寧夏的採訪還有三家媒體的記者跑腿採訪到的其他片段一塊兒搬上電視臺的一檔節目。節目名字挺俗的,就叫《小城小事》。
顧名思義,就是講一些這個小縣城裡發生的雜事瑣事。寧夏在學校裡那段採訪是放在開頭的,剪掉了寧夏講故事那一段,展現出來的就是個中規中矩的你問我答環節。
鏡頭前的寧夏穿著一身白白淨淨的校服,雙手交疊放在併攏的腿上,坐姿筆挺又有精神。回答問題也是帶著淺淺的笑意,談吐間盡顯風度與禮貌。面對記者與攝像機毫不慌張,始終大大方方的,一看便令人心生好感。
後面以瞭解寧夏的生活為由,記者採訪了寧夏的老師、同學,還去寧夏住的那個小區採訪了她的鄰居。這樣一層層採訪下來,寧夏的生活如畫卷一般逐漸呈現在眼前。
家庭條件並不算好,父親是個賭鬼,家裡一有錢就被他輸光了。不誇張的講,生活維持全靠寧母幫人打掃衛生那點微薄的工資。不管喝沒喝醉酒都有暴力傾向,時常對寧夏還有寧母動手。要是有一點忤逆他的意思,按著就是一頓好打。前不久還拿板磚砸寧夏,還好偏了些沒砸到。
從小生活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寧夏性子軟綿,對著誰都很有禮貌。在採訪中,不管是老師同學,還是一個小區的鄰居們,對寧夏的印象都是好的。心疼寧夏攤上了那樣一個父親,惋惜寧母攤上了那樣一個丈夫。
這些都是微信公眾號發表的文章裡寫到的,不過文字形式終究沒有聲畫並茂的採訪片段來得直接,直擊人的心靈。本來看公眾號的報導已經夠令人生氣了,這些採訪片段在節目中一經放出來,有人甚至對著電視機罵出聲的。
節目的結尾卡在寧父拒絕接受記者採訪的那張臉上。表情猙獰兇狠,還上前想打落記者的話筒。
如果說那麼多觀眾一開始是衝著寧夏「天才」那個噱頭去看的節目,他們後邊的關注點已經不在寧夏身上了,對著寧父那張臉就是一番激情怒罵。
怎麼會有這種做爸爸的呢?老婆那麼賢惠,女兒又那麼乖那麼聽話,正常人不該多加珍惜麼,居然酗酒賭博還家暴!難怪寧夏都高三了,個頭還比同齡的女孩子矮一些,瘦得跟個竹竿一樣,一看就是營養不良嘛。
再看寧父,人高馬大的,手臂的肌肉都那麼結實,跟小雞崽子似的寧夏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一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