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1/4 頁)
園,算是西風東漸的新事物;三是注重教育,軍政府不僅辦了小學中學,還將國立燕州高等師範學校等幾所大學合併,成立了國立燕州大學。”
成立之初段政勳自己任首任校長,之後又換成了段奕桀,很短期後,段奕桀聘請了留德的胡博士任校長,父子兩人一前一後為燕大的發展,奠定了堅定地基石,之後更是明確強調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教育部規定:高小、師範、高等師範免收學費,免費上師範成了許多家境平寒的學生接受教育的最好途徑。
段家父子重視教育之說,許良辰以前也曾聽說過,又一次在報紙上刊載段奕桀到燕州師範專科學校視察的新聞,他曾對學生們講話說:你們將是未來的園丁,我們的國家需要你們,你們和你們所從事的事業,是國家額未來棟樑。燕州開西風東漸之先河,卻也是國家委曲求全的象徵,希望你們好好學習,為國家民族復興盡一份力量。
為了表示對教育的重視,這位年輕的冷麵少帥甚至曾放下繁忙的公務,親自到小學代課教書以為示範、聽到這裡,許良辰不由唇角微彎,她怎麼也想不出這慣常冷麵乳霜的傢伙,教書做先生是何等摸樣?而學生們,對著這樣的老師,又是什麼表情?
而段政勳興辦教育也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曾有記者問為什麼各地政府的房子都比學校的校舍破舊,某縣長很理所當然地回答說:“大帥有令,如果政府的房子比學校好,第一長官就地正法!”
在花花綠綠的十里洋場,在這樣一個有槍就是王的年代,段家父子重視教育,甚至把非常緊張的經費相較於傾斜的做法,令許良辰不禁感慨,這對父子都不是什麼學者,卻單憑赤子之心勉力而為,從這一點來說,不管其人有多麼霸道強橫,也是教育史上溫暖人心的記憶。
“大哥雖然沒有沒有正式區大學讀書,卻在幾位父親高薪聘請回來的洋顧問指導下,系統接受過西方的新式教育和軍事理念,所以與舊軍閥們頑固守舊、自私腐朽不同,他懷有強烈的強國強民只理想,並願意為此做出各種努力嘗試。”在段祺萍心裡,大哥是有理想的青年,良辰也是有國家之念的女子,他們之間應該有共同語言,許良辰對這些感興趣,她當然願意講給她聽。
“軍政府成立後,面臨的局勢很嚴峻。整個南地,出去燕州等繁華大都市,大多數的地區自然條件極為貧瘠,交通落後,山地民族雜居且民風彪悍,嗚鑼會眾,千百為群,齊持槍械,捨命兇鬥之事屢見不鮮。更要命的是,舊軍閥系統崩潰之後,外來勢力先後入境,自治軍蜂起,各自稱王稱霸一團烏煙瘴氣。”聊著聊著,段祺萍漸漸說起段家父子成立軍政府的舊事。
這些事許良辰不僅有耳聞,少時也有所見,明白對普通民眾來說,當年與戰亂並立的,的確是不絕的匪患。政局失控、兵禍連年,不少人鋌而走險而為匪,盜匪蜂起,市井每每成為廢墟。逃亡的逃亡了,死去的死去了,剩下的不過是枯楊白骨,斷井殘恆……記得家裡老人們說:司令滿街走,統領多如狗。老百姓那裡會有安全感?
但是,軍政府成立幾年之後,這種土匪橫行、社會崩潰的局面就發生了改觀。那時表哥曾在宦遊日記中記錄說:進入城鎮,第一印象便是南地的大眾似乎軍人化了……除了婦孺老弱之外,男子穿著灰色、黑色的服裝——軍服,帶著灰色或黑色的帽子——軍帽,他們說笑著擁擠著,依然一番全民皆兵的景象。
後來許良辰才知道,這是段氏大力推行新民團制度的結果。
“軍政府所轄全境,被分為二十個民團區,各區選擇戰略要地設立指揮行營,總部設在燕州,總指揮是大哥。”聽許良辰問起來,祺萍笑著解釋道。
各縣一級,設立縣民團司令部,縣長兼任司令;縣以下,村街設民團後備隊,鄉鎮設民團後備隊大隊,區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