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2 頁)
他清楚並且心痛的看到,十幾年間,從袁崇煥,楊嗣昌,溫體仁,到洪承疇,崇禎信任並且予以重任的重臣,一個個都辜負了聖恩,如今他們先後離去,滿朝文武一掃,崇禎竟然再也找不到一個值得信任並且託付重任的重臣了。
這才是最恐怖的。
如今朝堂之上,以首輔周延儒為首,都是唯唯諾諾之臣,沒有一個有魄力,有決斷,敢為皇帝背黑鍋之人。
所以王承恩心裡的焦急和憤怒,一點都不亞於崇禎。
這些朝臣,都該死!
但就在這時,太子朱慈烺冒了出來,十四歲的年紀,竟有已經有了獨到非凡的見解,舉手投足之間更是透著沉穩自信的大氣,在他身上,王承恩隱隱看到了那些被崇禎信任的重臣身影,不是某一個,而是他們混合在一起的身影。
太子睿智康健,大明中興有望,皇帝臉上也露出了許久不見的笑容,這一切都讓王承恩欣慰無比。
對朱慈烺向皇帝提出的一系列政見,王承恩全部支援,包括整頓京營,不過和崇禎一樣,他並不支援朱慈烺親自主持京營之事,太子,國之儲君也,未來要繼承大統,講究天地人和,這種有礙人和的事情,找一個朝臣做就好了。
王承恩的腦子裡正胡思亂想呢,腳步輕響,一個小太監躡步走進來,在他耳邊低語了一句,王承恩皺了皺眉頭,然後輕步上前,到崇禎面前,小聲稟報:「陛下,太子沒有走,一直都在外面徘徊呢。」
「嗯?」
崇禎轉頭看過來,臉上帶著苦笑,輕輕嘆口氣:「我兒沒有放棄,他還是想要說服我呀。」
「要不……」王承恩試探的說:「老奴去跟太子說一說?」
崇禎沉思了一下,點頭:「去吧。」
乾清宮外。
朱慈烺站在飛簷斗拱之下,皺著眉頭,一臉憂色。
請父皇起用孫傳庭只是他的起手式,整頓京營才是他的重中之重!
京師三大營是北京城防的根本,但京營兵糜爛已久,毫無戰力,前世的歷史裡,李自成兵臨城下,幾乎沒怎麼費勁,就攻破了北京城。這一世要想避免歷史的悲劇,就必須整頓京營,將京營變成一支忠於朝廷、敢殺敢沖、一往無前的勁旅,再配合城牆上的紅衣大炮和最新式的燧發槍,不管面對建虜還是李自成,北京城都固若金湯。
北京城穩了,大明也就穩了,朱慈烺和整個華夏民族的命運,自然也就穩住了。
但練就一支精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戚繼光那樣的不世名將,練就一支如臂使指的精兵尚需要一年,而現在距離崇禎十七年的三月十九日只有兩年多一點的時間,一天都耽擱不得了,但父皇偏偏不準,這可怎麼辦?
難道是自己沒有把利害關係陳說清楚嗎?
又或者,答應杏山塔山撤兵,父皇已經累了?
冷風一吹,朱慈烺漸漸冷靜下來,當王承恩的身影在迴廊裡出現,向他快步走來時,他已經明白父皇的顧慮了。
「老奴見過殿下。」王承恩彎膝就要下跪。
朱慈烺趕緊扶起:「公公請起。」
王承恩現在是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地位僅次於掌印太監王之心,和提督東廠太監王德化,一起並列為內廷三公。至於大名鼎鼎的曹化淳,此時已告老還鄉,回了天津,說曹化淳是開城投降李自成的首犯,根本就是栽贓誤傳。
王承恩每天都在崇禎身邊,是崇禎最信任的人,因此在外界看來,王承恩才是內廷第一人。
其實王承恩是不用跪的,以禮他只需躬身即可,但他還是要跪,不是巴結太子,而是心情澎湃,不由自主就跪了下去。
朱慈烺自然不能讓他跪,如此忠臣,自己何德何能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