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父子論道(第1/2 頁)
“五日之後,便是黃道吉日,登基大典就安排在那一日。”
“可是到了今日,許多重要官職的人選,我心中卻仍沒有想好。”
裴仁基雙手扶著腦袋,搖了搖頭。
見狀,裴元崢握住裴仁基的手道:“父親勿憂,先可與我說說,目前的進展。”
裴仁基偏過身來,微微點頭,開口道:“也好,你腦子聰明,說不定能解決這個問題。”
“新朝初立,三師之位暫且不授,他日可獎賞於有功之臣。而三公之位,我打算自己繼續擔任太尉之職,裴矩任司徒,羅藝任司空。”
“接著是尚書令,這個位置太過重要,可以暫不授人,以左右僕射代之即可,但是目前洛陽城中有能力且有威望能擔此重任的,幾乎沒有。”
“還有六部尚書的人選,也是讓為父苦惱了好久。”
楊廣長居江都,所以原本朝中的文武百官也多在江都。
可是隨著宇文化及的弒君,百官也是化作鳥獸散。
除去一部分被裴元崢用龍舟運回了洛陽,大部分官員則是沒有選擇和裴元崢走。
在宇文化及逃跑之後,這些官員重獲自由。
有的選擇歸隱山林,不問世事;更多的則是分別投靠了不同的勢力。
所以要在如今的洛陽城中,挑選出一套完整的百官體系,還是頗有些難度的。
“父親,我聽下來,倒是有幾點意見。”
“快快說來。”
“首先,我覺得父親給自己定的官位還不夠高。”
裴元崢摩挲著下巴,一臉認真地說道。
可是這番話,卻是讓裴仁基直接愣住了。
太尉,三公之首,正一品的官,卻被自己兒子說還不夠高?
這小子莫不是想讓自己直接當皇帝,然後他就可以順勢成為太子?
可是這也太操之過急了!
看到裴仁基為難的模樣,裴元崢便知道自己父親誤會了。
於是趕忙補充道:“父親,當初我為了拉攏羅藝,都許他三公之位以及王爵了。”
“父親的地位無論如何都要壓過他吧,不然如何服眾?”
聞言,裴仁基微微頷首,笑著道:“崢兒言之有理,那看來為父也要給自己封個王噹噹了。”
“封王是必須的,但是還不夠。”裴元崢搖了搖頭。
“還不夠?”
裴仁基一雙眼睛瞪得老大,臉上寫滿了不可思議。
這樣還不夠,難不成自己兒子是覺得太尉與王爵更多的只是虛職,不掌實權?
於是,只能有些為難地說道:“崢兒,為父畢竟乃是武將出身,你要是讓我去做尚書令,我也做不來呀。”
裴元崢笑了笑,擺了擺手道“父親誤會了,孩兒的意思是重設丞相之位,父親擔丞相之職即可,並不用去費心費力地處理政事。”
“至於尚書令之職,不如就交給孩兒吧。”
裴仁基聽完前半段話,正是點頭稱道。
自己的兒子果然聰明,重設丞相之位,便是巧妙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可是下半段話,卻是直接讓自己嚇了一跳。
隋朝時期的尚書省地位很高,總領六部,管理全國政務。
尚書令統管尚書省,雖只是正二品官,但是權力之大,可謂首屈一指。
正因如此,尚書令之職常常是屬於空缺狀態。
一般都是由其助手,左僕射和右僕射代行職責。
而裴元崢雖身為飛虎軍副帥,戰功卓著。
但是統兵與治國,畢竟是兩回事。
裴仁基無論如何也難以相信,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可以管理全國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