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第1/2 頁)
和珅這一二年裡見乾隆都是在辦公事的時候, 乾隆有時候吩咐和珅去做些差事,也單獨見過,但君臣在一塊兒已經很少如從前那般推心置腹的談過話了, 很多話乾隆覺著和珅同自己不是一條心,也不愛同和珅講,多半都是同慶桂和明亮講。
就為這個, 乾隆這一兩年都沒捨得將明亮和慶桂外派出去,一直都將兩人放在身邊。
乾隆同和珅說話的態度親切溫柔了不少。
「和珅啊,朕雖下了旨,但思來想去,還是想同你交代幾句。」
和珅如今再在內殿覲見乾隆,可沒有從前那麼好的待遇了。
從前他一來,小杌子就已經預備好了,還沒開口就讓他坐下來回話。有時候還有茶水小點心供應。
如今再來,很多時候都是跪著回話,更多的時候是在乾隆跟前垂手靜立,靜靜聽著乾隆對他的交代。
乾隆說:「李侍堯的案子,朝中關注頗多,這個案子不好審理,朕將這案子交給你,是知道你能辦好的。這案子牽連甚廣,你要千萬小心,不要惹得軒然大波,也不要讓京城內外動盪,李侍堯對朝廷還是有貢獻的,他一把年紀在外徵戰,傷病頗多,這次押解回京,聽說一回來就病了,年初的時候朕才對他論功行賞過,當時他紅著眼睛流淚的樣子,朕還記得很清楚啊。」
「他跟朕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在,也要為大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乾隆說著說著,倒還把自己說感動了,眼睛裡也是紅紅的有淚光在閃爍。
和珅沒接到旨意的時候,就在軍機處中翻看過海寧告李侍堯的摺子,那摺子上寫的很清楚,李侍堯在雲貴授受賄賂,各級官員往他處進獻的不少,而且他是切切實實的都收了,在兩個省,甚至周邊的省份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朝中對此議論也有很多。
雖說朝野風氣被慶桂和明亮搞壞了,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人看不慣這等進獻之風的,不然也就不會有海寧的憤而上告了。
這些人並不肯就此屈服,因此嚴查嚴辦的呼聲也很高。李侍堯確有功勞,但這些功勞也不能掩蓋他確實犯了錯的事實,更不能混為一談。
那些聲音和珅自然也是聽見了的,各種聲音他都聽見了,但事情沒有交給他辦,和珅也並不打算出頭。
就眼下的這點聲勢,還遠遠達不到和珅一直在等的時機。按照和珅的本意,李侍堯這件事,他就沒打算經手。也不覺得乾隆會將這件事情交給已經明顯被冷落了的他。
可聽乾隆這番話,和珅就意識到了,他這兩年沒冒頭,乾隆便以為他是沒有兩年前的那個心思了。這聖旨下來,一則是試探他,二則還是想用他來達到保住李侍堯的目的。
這滿朝文武中,也就只有他曾在乾隆面前明確表示過不希望乾隆挪用國庫銀兩,不希望乾隆把籍沒罪臣的財產挪作他用,只因這樣會造成很不好的影響。旁人大約是從沒有在乾隆面前這樣直白過的。
便是英廉和劉統勛劉綸那回為他說話,也沒有在乾隆面前表現的這般明顯。
後來乾隆做的那些事,和珅更是一句話都沒有說過。和珅的緘默倒是成了乾隆選中他的理由。
「是。奴才會秉公辦理此案的。」和珅記得,海寧上告的時候,乾隆初聽此事也是大怒,下旨將李侍堯奪官,逮捕回京師候審。
這才過了幾日,這態度一下子就變了。到底還是心軟,到底還是縱容。
和珅要是不碰這個案子,也就不會怎樣,如今接旨接下了這個案子,他想著近些時日的事情,想著這個本來在他眼裡不算時機的時機,是不是要到了呢?
乾隆顯然對他的回答不滿意,和珅向來最明白他的心意,他都說的這麼明顯了,難道素來善體上意的和大人聽不懂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