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1/5 頁)
不過在場的除了新科進士都是官場老油條,哪裡看不出這些新科進士的想法,只是不戳破而已。
作詩恰好是蘇檀清的弱項,她本來就沒有很強的欣喜之情,就更寫不出來了。不過她記得別人的,那是歷史人物的,她有些猶豫要不要拿來用。
好像對原作者不太尊重的樣子,但是這時空有沒有這個人還說不定,就算有現在也成白骨了,更沒有寫過這詩。
她猶豫是因為她不知道自己的具體水平是怎樣的,不知道自己的名次楊家有沒有插手,如果他們插手了自己卻表現得很差,那麼後果是什麼她也不知道,總歸不會好就是了。
在別人眼裡她只是在構思詩作,也暗暗等著“他”開口。在不認識的人跟楊家之間,蘇檀清也不用搖擺很久。
終究文天祥的《御賜瓊林宴恭和詩》還是念了出來:“奉詔新彈入仕冠,重來軒陛望天顏。雲呈五色符旗蓋,露立千官雜佩環。燕席巧臨牛女節,鸞章光映壁奎間。獻詩陳雅愚臣事,況見賡歌氣象還。”
知道她位次內情的人也只是詫異了一會,隨即不覺得有什麼不對。有人擅詩有人擅詞,有人擅文。總不能她的文章文筆差就斷定她不會寫詩。
皇帝對這個位次難定,還得自己親自拍板定的人還是有印象的。聽見蘇檀清的詩也就隨口說了個“好”,此事就算就此定論了。
皇帝對蘇檀清的氣質還是挺滿意的,雖然年紀小,但比宴中的不少人都沉穩。況且寵辱不驚的態度也讓皇帝滿意。【不愧是朕青眼的人。】
瓊林宴的事在蘇檀清眼裡只是小事,只是第一次拿別人的文章詩作來用有些糾結,不過既然不同時空,說是無主之物也說得過去了。
最讓她頭疼的事瞭解了庶吉士這個職位後的煩惱,感覺自己被坑了。但也只是產生又要繼續讀書的哀嘆,卻生不起別的情緒。
庶吉士,亦稱庶常。專隸於翰林院,選進士之長於文學及書法者充任,為皇帝近臣,負責起草詔書,有為皇帝講解經籍等責,是為內閣輔臣的重要來源之一。
這根本就不是閒職,忙得很好嗎?皇帝用到你就要及時做好工作,不用你你也要繼續讀書。
庶吉士先在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各種官職。科舉進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編修。另外從二甲、三甲中,選擇年輕而才華出眾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稱為“選館”。
也就說蘇檀清其實被楊閣老繞進去了,她就是考了三甲,以她的年紀跟書法其實就能選庶吉士了。
現在考了二甲傳臚,除了引人注目之外,對蘇檀清本來的目標全無作用,反而更有可能不能弄個閒職了。
翰林為朝廷儲材之地。“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故此庶吉士號稱“儲相”,能成為庶吉士的都有機會平步青雲。
所以說楊閣老其實還是建議蘇檀清走了青雲路,不過他也沒亂說,庶吉士是還要再考的,蘇檀清表現得合適的話還是有可能留任翰林院的。
庶吉士一般為期三年,期間由翰林內經驗豐富者為教習,授以各種知識。三年後,在下次會試前進行考核,稱“散館”。
成績優異者留任翰林,授編修或檢討,正式成為翰林,稱“留館”。其他則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不過,周朝覺得進士們尚且稚嫩,除了留任翰林院的,其他人全部要去地方瞭解民生,沒有留在都城直任六部的可能。
蘇檀清還是被老狐狸繞進去了,就像蘇檀清本想拿到了大學文憑可以回家吃公糧了,楊閣老說怎麼也要找個職位。
於是蘇檀清真的覺得庶吉士不錯就考去那了,結果才發現那是高階官員進修班,三年後還是要再考的,考不過就得去地方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