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第1/2 頁)
誰不知道弘晏的名兒?
聰慧孝順的皇長孫殿下,大清未來的希望!小小年紀,能文能武,智謀超絕,並且不能惹。
抄家比試抓人販,沒有什麼是他不會的。近來沉寂了一個月,據說在皇莊養寵,他們納悶卻不敢提,就見小爺養著養著,撞上李四兒,廢了隆科多……
這下,他們連納悶都不敢納悶了。
原來,小爺真正的目的在此。年方五歲,養的是豬,為的是民!!
皇上又道:「除了弘晏,其中也有老五的功勞,劉卿溫卿的功勞,與皇莊上下的功勞。」說著,皇上不忘誇讚太子,還有餵豬的幾個兒子,說他們「心繫百姓」「其心可嘉」,聽得眾人恍恍惚惚,震撼不已。
儘管功臣眾多,誰是夜空最亮的星,那還用說?
皇上面色淡然,好似今兒召他們前來,只是一次普通的御前會議。就如現在,皇上看向王大人,平靜地道:「就如愛卿所言,印刷手冊,發行京畿,以待日後推廣。各處張貼告示,官吏深入鄉裡,若有百姓生疑,當盡責解惑,若有違令,嚴懲不貸。」
隨後,任命農事官作為『顧問』,繼而點了禮部、戶部、工部,讓他們緊盯推廣,日日匯報。
皇上吩咐完畢,便不再說話。
霎那間,眾臣齊齊跪了下去,排山倒海的恭賀聲響起,「臣等謹遵旨意,為皇上賀喜——」
戶部尚書激昂道:「皇長孫殿下心繫民生,實乃我大清之福,社稷之福!」
禮部尚書動容地說:「小爺生而不凡,慧根獨具,奴才每每想來,熱淚盈眶,情難自已。」
「小爺鍾靈毓秀……」
「小爺天資過人……」
皇上再也維持不住淡然的神情,笑容滿面,不住頷首。
刑部尚書王士禛:「…………」
王大人實在看不過眼了。
吹捧倒是其次,這排比千篇一律,這形容聽了辣耳朵,最後他忍無可忍,上前一步,「皇上,臣有話說。」
憶起王大人棒槌的名號,看著他那張厭世臉,皇上面色一頓,頗有些後悔。
朕不該讓他過來的。
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皇上不動聲色換了個坐姿,「你說。」
回想《養豬手冊》,王大人閉目沉思,當場吟了一首詩,這是他打了許久的腹稿,把弘晏誇得天上有地上無。
一詩畢,全場寂靜。
在場官員暗暗嘆息,自愧不如,更有甚者,朝他投去震驚的眼神:?
這人不是厭惡官場,最排斥拍馬逢迎??
皇上緩緩坐直身體,龍顏大悅,「好,好,好。」
「徜徉恣肆,妙筆生花。」皇上實在高興,從未覺得王大人如此順眼,一拍桌案,當場命他成為弘晏的漢學師傅,只等來年走馬上任,創造一段師徒佳話!
王大人高風亮節地謝恩,轉眼隨著眾臣告退。
走在乾清門前,王大人的厭世臉不見了,步伐生風,笑得合不攏嘴。
對暗暗投來的眼神視而不見,他捋著長須,發出一聲質樸的感嘆:「養豬,真好。」
——
小院放著一張躺椅,躺椅上端撐著傘蓋。左手捏著冰鎮葡萄,右手拿著水墨摺扇,弘晏一邊沉思,一邊享受來之不易的休閒時光。
這個時辰,汗瑪法和臣工商議好了沒有?
半晌,三喜樂陶陶地跨進小院,手裡捧著一首新鮮熱乎的詩,「主子,主子!大總管告訴奴才,皇上要把王大人的佳作,印在《養豬手冊》的扉頁上!」
弘晏拋開思緒,恍然間,露出驚喜的笑容,「瞧我,竟是沒想到。」
既有名人效應,又不乏風雅,若遣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