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第1/2 頁)
——
商量的結果,讓弘晏有些無言。
皺起小眉頭,他躊躇地問:「九叔,一定要這樣嗎?不如換個方式……」
胤禟卻是截了他的話,揚起一個止也止不住的笑容,故作嚴肅道:「沒有比這更好的主意了。」
弘晏瞅著他,半晌嘆了口氣:「好吧。」
為了家國大業,自我犧牲是必要的,九叔既不怕,他也不能退縮。只是框架有了,藝術性還不夠,得加工加工。
於是聖駕抵達塞外的第三日,草原瘋傳起了一則流言。
傳說大清的九阿哥,與皇長孫侄兒情誼深厚,乃是一對天下聞名的好知己。皇長孫練箭之餘,發展出團毛線的小愛好,九阿哥憐惜他的小愛好,開始大肆收購羊毛。
科爾沁的羊毛,全被皇長孫收入囊中,可他每日消耗大,團的毛線能繞宮城十圈,仍舊覺得不滿足。
九阿哥為博知己歡心,深邃的目光,望向更遠的部落,他霸氣一笑:「我有十萬兩,給知己燒著玩兒。五倍市價,我胤禟照單全收!」
……
衝冠怒買為知己,這個故事太過浪漫。短短几天,九阿哥的名字同霸道宣言一起,火遍了整個草原。
純樸的蒙古百姓都被震住了。
姑娘們絕大部分認為是真的,小夥們絕大部分認為是假的。各部首領還在趕往科爾沁的途中,聞言瞠目結舌,很快笑出了聲,心道哪個不要命的在這編?編得半點沒有水準。
也不怕大清皇帝一怒之下拔了他的舌頭!
京城的羊毛要錢,塞外的羊毛多了去了,白送都不要。用十萬兩銀子採買,不是智障是什麼?
還五倍市價,做慈善呢??
他們看笑話似的左等右等,沒等來流言的消弭,反而愈演愈烈。終於,有人察覺到不對勁了,什麼知己,什麼羊毛,不會確有其事吧??
有人在觀望,有人在猶豫。如一滴沸水濺入油鍋,引爆它的,是一則千真萬確的訊息。
巴林部落的使者到了科爾沁,私下裡與九阿哥接觸,想要問問羊毛的買賣,哪知九阿哥慷慨得很,還沒交貨,就先付了一大筆定金,聽說還是避著大清皇帝的。
這下,他們不信也得信,九阿哥不是腦子壞了,而是皇長孫殿下的好叔叔,好知己。
妙就妙在胤禟的年輕,年僅十六的少年郎,一眼就能望到底,那副霸道模樣童叟無欺。看著既不沉穩,也沒有心計,應該是自發行為,不像被皇帝委以重任的樣子……
九阿哥是個文不成武不就的光頭阿哥,這點毋庸置疑。他還交了定金呢,能有什麼陰謀?
於是,離譜的流言忽然變得不離譜了。
霸道宣言放出去,想反悔也晚了,九阿哥被蓋上一個『可信』的標籤。巴林使臣前腳剛走,後腳一堆使臣排起隊來,他們偷偷摸摸的,躲著皇帝和太子,甚至躲著自己人——
有江湖就有競爭。使臣也是貴族,家中有幾十個奴隸,上百頭羊,兩車羊毛的價錢就抵得上一個奴隸,他有什麼理由不心動?幾乎白送的銀兩,沒人嫌棄錢多。
王公如此,貴族如此,首領也心動,但首領有著諸多顧慮,真正願意行動的極少極少,更有心懷警惕,暗中敵視大清的部落,認定這是皇帝的詭計,九阿哥不過是皇帝的傀儡而已。
他們耳提面命,讓手下人不許同九阿哥交易。其中不乏高瞻遠矚的聰明軍師,一下想到了關鍵處。
羊毛價格高,自然可以帶動牧民的熱情,話說回來,如果牧民都去養羊,誰來訓馬,拿什麼對抗朝廷?
卻也有人提出異議,詢問軍師,皇帝為何要如此。
羊毛盈利不了,賣不出去,撐死只能做氈布,供皇長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