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1/5 頁)
哦,還不算民間漸漸興起的習武風氣……
這些溫水煮青蛙的舉措暫時沒有遭到太大反對,還有一個極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皇帝確實相當的溫文爾雅,對宰相對諫臣基本可以做到唾面自乾的風度,而且他手裡還有八十萬的汴梁禁軍。這些禁軍當然是不能為平常武官所染指的,尤其是下邊兒拔擢上來的武官。
因此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在一種微妙的平衡裡,保持了詭譎的沉默。
這種沉默一直維持到了第三年,韓琦終於從西面歸來,將收歸的河西一帶交給了朝廷新派去官員。富弼也回來了,但因為在北面與遼國斡旋,顯得心力交瘁的緣故,顯然已無暇顧及這些微小卻微妙的變化。有些純粹的文臣倒是意識到了,但因為人微言輕的緣故,依然保持了沉默。
而且皇帝陛下,他史無前例地將這件事情做到了最後。
縱覽宋之一朝,還有什麼時候能比現在更好呢?
西面的心腹大患已除,養馬地徹底還歸;燕雲十六州被牢牢控制在手裡,那一道固若金湯的防線,迄今仍舊固若金湯,而且明年高肅將軍就要過去練兵了。南方的越族雖然有些蹦躂的嫌疑,但狄青已經帶人到南邊兒去了,假使不出意外的話,他會以極快的速度收拾掉那些人。
——對,比原先歷史上的速度,更快。
直到這時,皇帝才感覺自己真正為自己活過了一回。
至於先前的那些……唔,即便是以寬容仁厚出名的皇帝陛下,心裡也是感到有些憋悶的。
————————
次年,高肅赴燕雲,夫人隨行。
事情再次來到了一個平常的原點,他們兩人都已經習以為常的原點。
離開之前韓夫人抱著她哭了一會兒,先要將剛剛出世的外孫女兒留在汴梁,最好連女兒也一起留下來,不忍他們一同到邊關去吃苦。雲瑤雖然感念母親的殷殷關切之意,但還是跟著高肅去了。不過在徵得高肅的同意之後,她還是將小女兒留在了汴梁。
只當是,讓母親過得安心一些罷。
燕地的日子雖然不如汴梁富庶,但也不如謠言中傳說的那樣悽苦。她在燕雲之地住了一段時日,竟有些樂不思蜀了。除了每年回去兩三次,看一看父母之外,餘下時間都是在燕地度過的。
至於她的父母麼……
韓琦是出了名的三朝老臣,三朝宰相,這世上已少有哪一家,能越得過她的孃家。
除了偶爾有些無聊的遼軍會過來騷擾之外,這些年他們在燕地,過得甚是平安順遂。宋朝本就富庶,再加上皇帝是出了名的寬仁之君,西面、北面、南面三個心腹大患已除,即便剩下一個遼國,也難以越過燕雲以北的那道天塹,起碼兩百年之內,大宋都會一直這樣安定而富庶下去。
雖然遼國一直都有些不甘心,年年給宋帝遞國書,要求收回燕雲之地,但多半不了了之。
由此也可窺見得到,燕雲十六州的位置,到底有多麼重要了。
不過有時候遼國國書遞得多了,宋軍也會偶爾越界,教訓他們一兩回。
畢竟守著燕雲之地的,是大宋最厲害的將軍呢。
等到皇帝故去、新皇登基的時候,雲瑤忽然被封了兩個誥命。
新皇帝一個,先帝一個。
且不說這種連續兩次封誥命的舉動是否反常,單單是這種特異的舉動,便足夠讓人浮想聯翩了。畢竟仁宗無字,新皇帝是仁宗從宗室裡抱回來的宗子,登基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穩住人心。不過好在這位皇帝雖然年輕,但他的想法,卻與先帝晚年是一脈相承的。
先帝的舉措很好地被鞏固了下去,高肅安安穩穩地在邊境吃沙,韓琦安安穩穩地做他的樞密使,狄青安安穩穩地留在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