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科舉(第1/2 頁)
又過了三日,皇宮中新迎回自佛寺而回的皇三子一事已沸沸揚揚傳得幾乎整個京都都知曉,估摸再約不過幾日,屆時整個秦嶸國都會知道了。
蘇家作為京都世家之首,得訊息的速度更是比尋常的人家更快。
不過,蘇家一向忠貞聖上,從不輕易站隊,對於皇宮裡多了個皇子,或許朝中有些人會動搖心思,但對於蘇家而言,卻權當是芝麻綠豆般的小事。
頂多往後在宮裡偶然遇見了,多見個主子,多行些禮數的事兒。
是以,對於此事,整個蘇家就算聽進耳朵裡,也大多沒往心裡去,只覺和尋常茶餘飯後的調料事沒甚麼區別。
眼下,蘇家闔府上下更在乎的,是嫡子蘇重朗的科考準備。
皇恩浩蕩,承帝為慶東宮之喜,不僅設宴天鼓樓,更下旨把春闈科考一事提前了日子。
這對普天學子喜憂參半,於那些常年溫書用功的自然是大喜,可不必等太久就能驗明學識。
但對於像蘇重朗這種臨時才來抱佛腳,急急才捧起書本的,就沒什麼好歡喜的了。
提前科考只會壓榨溫習的時間。
這就表示,蘇重朗需要比尋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且還不知結果。
並不是說努力了就一定能拔得名次,努力了落榜的比比皆是。
蘇府因此很是重視此事,幾乎所有人都為著蘇重朗讀書騰出了路。
再大的事,也大不過這個嫡子重新發奮。
秦嶸科考有規有序。
從縣試開始,考取了童生資格,叫外頭都知曉個囫圇學子的身份。
往上是府試,取得了秀才的名銜,也就算一隻腳踏入書門,真正是個可以對外宣之於口的讀書人了。
秀才可選擇不納糧,亦可做狀師。
名氣大些的,見到尋常官職人士也可不跪不拜。
這是對天下學子一些虛名上的尊重之道,為鼓勵文學之風,也表敬意。
府試後則是院試,秀才可選考,過了院試,也就表示有進天下各個國學府深造讀書的資歷。
當然,像蘇重朗這等世家子弟選擇另擇入如許學究這樣赫赫有名的大家門下讀書,是例外。
世家貴族子弟,可單獨擇名師格外深學。
這是那些寒門子弟享受不到的別例。
說回科考之序,院試再能過,也算真有幾分本事。
因為之後是更加艱難的鄉試、會試以及殿試。
鄉試乃省考,考中就是舉人,外人可拜稱一聲‘老爺’以表尊,也自此有了做官之資。
一些品階低的小官,是可直接允給這些舉人老爺的。
會試更是重大,乃為進士初選,榜上有名即為貢士。
其實自過鄉試,對絕大部分寒門讀書人來說,已能算是不辜負十年寒窗苦讀了。
倘若過了會試,那可真是要舉家放十里鞭炮大肆宣揚了,畢竟這可謂是光宗門楣的大喜事。
對於一些能登會試之榜的人家來說,誇口一句祖墳上冒青煙也不為過。
先帝在時,大興文學,重用文士。
即使當今承帝登基後也有重用武將,文武多年來已勉強達到持平。
但文人學子早已在國中站穩立足,就連武將家中也是兒子們考不過了,眼看實在無望才轉而習武的,可並沒有一開始就棄文從武的習俗。
秦嶸國到底還是文人的風颳得更大一些。
所以每次科考,烏泱泱一堆考試的小兒,實在是場面盛大。
會試後,是殿試。
殿試字如其名,皇帝親監,優秀者更得皇帝親問親考,合格者為進士。
另外二甲乃同進士,三甲賜則為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