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精益生產方式(第1/2 頁)
第二天,常樂來到樂達汽車,和餘成東討論挖掘產能、提升效率的事情。 在不增加生產基地、不擴充產線的前提下提升產能,這並非是天方夜譚。 而是有實現的途徑和可行性方式。 隔壁的島國,日本在這方面確實是先行者。 “老闆,我和幾個董事討論和研究了一下,覺得在現有情況下,只能採取精益生產方式來實現一定程度增產提效的目標。”餘成東向常樂介紹他的思路: “我們準備這幾天就前往日本學習考察……” “聘請資深的精益生產專家,來公司幫助我們最佳化組織架構和生產方式。” 精益生產方式是日本工業獨創。 戰後,日本面臨“資源稀缺”和“多品種、少批次”等因素制約,提出來精益的概念。 於上世紀60年代逐步完善。 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餘生產要素,在適當時間生產必要數量的市場急需產品; 益,即所有經營活動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經濟效益。 其實質就是,流水作業管理方式的再最佳化、再升級。 透過管理層扁平化改革、零庫存與柔性生產、全過程質量保證體系、減少和降低任何環節上的浪費,最終實現拉動式、準時化生產。 再通俗一點,就是沒有浪費的無間斷式作業。 上世紀90年代,保時捷公司虧損嚴重。 透過學習日本的精益化生產方式,加上發揚自身的工匠制度優勢,成功贏得市場信任,實現扭虧為盈。 “怎麼提升,老餘,你和其他董事研究確定就行,我就一個要求。”常樂說: “無論採取什麼樣的生產方式,絕對不能以壓榨員工為代價。” “樂達汽車的外部形象不錯,不能捨本求末。” “請老闆放心,樂達汽車絕對不會淪落為血汗工廠。”餘成東點頭,接著說: “董事會成員,又或者是中層管理人員都已經形成共識,已經體會到高薪體制下良性互動的好處。” “無論是研發工程師還是普通裝配工人,透過超出行業水準的薪資,客觀上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公司內部氛圍良好。” “那就好。另外我再和你說件事,你暫時不要對外說。”常樂面色沉定。 “老闆,您說。”餘成東正襟危坐。 “老餘,你來樂達之前,我記得就和你提過,會在適當時機推行股權激勵。”常樂說。 “老闆,您之前確實和我說過。”餘成東瞬間,精神為之一振,生怕漏聽一個詞。 “目前來看,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是樂達汽車應該說已經在行業內站穩腳跟,根基紮實。”常樂說: “下一階段的目標,應該是往高質量、高標準的方向上發展。” “所以,我和曾總商量,可以在這個關鍵節點,推行股權激勵,助推一把。” 餘成東聽到這裡,臉上難以自抑地浮現笑容,不張狂,很會心。 “具體採用什麼方式,還需要研究。我的設想是可以充分借鑑菊廠的先進經驗,透過虛擬股權激勵的方式來進一步激發員工積極性。”常樂說: “老餘,我和你交個底,母公司可以最大程度放權,也就是保留30%的股權和一票否決權,其餘70%由樂達汽車工會委員會代為持有,實現大範圍持股和分紅。” “啊?老闆!”餘成東徹底驚了,他完全沒有想到,老闆和母公司的力度這麼大。 “老闆,菊廠這樣的股權結構和股權激勵方式是有歷史前提條件的,一定程度是迫於無奈。” “無論是迫於無奈,還是主動決策,在客觀上效果就是很好,不是嗎?”常樂說。 “老闆,母公司不想讓樂達汽車上市?”餘成東小心翼翼地問 “呵呵,這個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樂達汽車不會上市。偉大的公司往往都不是上市公司,我希望樂達汽車能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常樂笑著說。 “老闆,我頓時覺得壓力很大。”餘成東坦誠說道。 “這是自然,不過有壓力就有動力,有動力才能聚力,凝心聚力才能鑄就偉大。我相信你可以的,10億先生?”常樂調侃道。 “老闆,你就別說這個外號了。我菊廠的以前同事現在都不叫我名字了。”餘成東尷尬道。 “那你有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