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只要能聯絡上各國政治首腦,事情就好辦了。軍事實力中國不行,積五千年的中華政治智慧,還怕玩不轉洋人麼?慈禧這麼想著,又變得信心十足,玩政治手腕她在國內還真沒怕過誰。
於是慈禧立刻召來總理衙門,開始頻頻向各國元首發去電報,想來一個長袖善舞,周旋於萬國之間。
她首先想到的是俄羅斯,俄羅斯當年是康熙皇帝的手下敗將,應該最好對付,於是便先給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發了一封電報:
“大清國大皇帝問大俄國大皇帝好。中國與貴國鄰邦接壤,二百數十年來,敦睦最先,交誼最篤。近因民教相仇,亂民乘機肆擾,各國致疑朝廷袒民嫉教。歸國使臣格爾思曾向總理衙門請速剿亂民,以解各國之疑。而其時京城內外,亂民蔓延已遍,風聲煽播,自兵民以及王公府第,同聲與洋教為仇,勢不兩立。若操之太蹙,既恐各使館保護不及,激烈成大禍,又恐各海口同時舉事,益復不可收拾,所以不能不躊躇審顧者以此。乃各國水師不能相諒,致有攻佔大沽炮艇之事。於是兵連禍結,時局益形紛擾。因思中外論交,貴國與中國,絕非尋常鄰誼可比。前年曾授李鴻章為全權專使,立有密約,載在府盟。今中國時局所迫,幾致干犯眾怒,排亂解紛,不得不惟貴國是賴,為此開誠布臆,肫切致書。惟望大皇帝設法籌維,執牛耳以挽回時局,並希惠示德音。不勝激切翹企之至。”
慈禧隨即想,列強之中最強的,無過於英吉利國。何況英吉利國當時是女王當政,或許能與慈禧有些共同語言,便給英國女王維多利亞也發去一封電報:
“大清國大皇帝問大英國大君主兼五印度大后帝好。中國與各國通商以來,惟貴國始終以商務為重,並無覬覦疆土之意。近因民教相仇,亂民乘機肆橫,各國致意疑朝廷袒民嫉教,遂有攻佔大沽炮臺之事。從此兵連禍結,大局益紛擾。因思中國商務,貴國實居十之七八,關稅既輕於各國,例禁亦寬於他邦。是以數十年來,通商各口之於貴國商民,最相浹洽,幾如中外一家。今以互相猜疑之故,時局一變至此。萬一中國竟不能支,恐各國中必有思其地大物博,爭雄逞志於其間者,於貴國以商立國之本意,其得失當可想而知。現在中國籌兵籌餉,應接不暇,排難解紛,不得不惟貴國是賴。為此開誠布臆,肫切致書。惟望大君主設法籌維,執牛耳以挽回時局,並希惠示德音。不勝激切翹企之至。”
最後是慈禧一貫看不起,卻又恨又怕的日本帝國,慈禧發電雲:
“大清國大皇帝問大日本國大皇帝好。中國與貴國唇齒相依,敦睦無嫌。月前忽有使館書記被戕之事,正深惋惜,一面拿兇懲辦間,而各國因民教仇殺,致疑朝廷袒民嫉教,進而攻佔大沽炮臺。於是兵釁遂開,大局益形紛擾。因思中外大勢,東西並峙,而東方只我兩國,支柱其間。彼稱雄西土,虎視眈眈者,其注意豈獨在中國哉?萬一中國不支,恐貴國亦難獨立。彼此休慼相關,亟應暫置小嫌,共維全域性。為此開誠布臆,肫切致書。惟望大皇帝設法籌維,執牛耳以挽回時局,並希惠示德音。不勝激切翹企之至。同上。”
在這幾封電報裡,慈禧施展出了渾身解數,一會兒拉著俄羅斯,說“貴國與中國,絕非尋常鄰誼可比”如何如何;一會告訴英國中國若跨掉,其他列強難免會侵佔英國在華利益;一會又拽著日本,苦口婆心地講所謂“唇亡齒寒”的道理,說“萬一中國不支,恐貴國亦難獨立。彼此休慼相關”云云。可說是把所有離間的手段,都用了出來,只盼著各國“彼此相疑,紛生齟齬”,清政府便可趁此間隙喘息一二。
可惜國際政治,不是靠小聰明就能掌控的。據說幾個國家的外交人員拿著這幾封大同小異的電報一對,笑得“為所顛倒”,笑完了,又不禁感嘆這位滿清的最高統治者實在是不可理喻。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