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第1/2 頁)
「你教教我彈鋼琴唄?」
曾經做過鋼琴家的人,看到鋼琴,手指就忍不住的想動。可向末的出身,是真沒學過,只能做個樣子,讓老太太教了。
這可算是說到老太太的心坎上了,她這荒廢了幾十年的老手藝,總算是找到了展示的機會。
向末順便把忙忙給抱過來,跟著一起學吧。
好歹是個女娃兒,來年都要上小學了,還滿地爬著玩兒呢,淘得哪裡還有個姑娘的樣子。
這下子算是又有活兒了。回家休息的時候,可有事兒幹了。還不敢學得太快,怕弄得假了讓人懷疑。也不知道老太太在家是怎麼跟忙忙說的,小丫頭還真坐住了,跟著學得挺好的。連喧喧都會簡單彈幾下了。老爺子一看這個情況,不能讓老奶奶獨美呀,又弄了一把小提琴,非得教孫子拉琴。連鬧鬧都不放過,把鬧鬧給折磨得夠嗆,他是那種屁股上長釘子的孩子,坐下一會兒就想跑,還拉琴,可是把他為難得不輕。要不是怕太爺爺不高興,早跑了。
好在,老爺子挺忙得,那園子收回來了,他得看著人收拾。商會還時不時的就請他付個宴或是參加個會啥的。跟從來沒有自己做過生意的方爸比起來,當然是他老人家肚子裡才有真貨了。方二叔都比不了。而且方二叔現忙得腳不沾地,恨不能一個人劈八瓣了用。改革開放的口號雖然還沒有打出來,但是跟外國人做生意,用資本家的方式跟資本家打交道,這個事兒是已經定下的。如今可以說是,遍地是黃金,就看你想撿哪一塊兒,他正忙著撿錢呢,京裡有方老爺子和方爸撐著,他一點兒都不想進京,開什麼會呀,浪費時間。
那園子向末跟方逐溪也去看過了。
確實是老宅子了。房子都很舊很破了。但是裡面那個小花園是真不錯,除了亭子老一點兒,那石子,樹木都不怕老的,長得是真好。之前那種草種花的地方,肯定是都被前面那些王爺子孫拔了種菜了。老爺子又都給改回來。
房子是大三進的,不是規整的四合院模式,帶著兩分江南園林的意思。屋子都建得挺錯落。空間是真夠大的。別說家裡老老少少加起來才十口人,百十口子也能住得下。
等到八零年初夏,房子能入住的時候,反正是大院子那邊兒放著的那些個老傢俱啥的,都消化得差不多了。方逐溪的業餘時間,沒幹別的,就把那院子收拾出來了。只保留了外觀古香古色的架子,內裡都是偏現代風格的。能找見的現代化的東西都有。什麼冰箱彩電洗衣機的,都置辦著呢。
但是並沒有入住。老爺子老太太年紀大了,就樂意子孫繞膝,全家都搬到新園子住的。老根叔老兩口和大兒子一家也搬過去了。孩子們都大了,自己都能上學,不用看著了。他們一家就是幫著做些家常。
之前住的老宅子,留下他二兒子一家看著呢。小兒子找了本單位的物件結婚了,因著雙職工,分了一套小三十平的筒子樓。計劃生育開始了,也不讓多生孩子了,小三十平夠一家三口住的。不過看他們兩口子那樣兒,好像也沒急著要孩子。
方逐溪畢業分配工作了。分到了農業bu。是他自己要求的。各大機關部委當時是任他選,他選了農業bu,就去了能管到農業機械化的部分。當時領導找他談話的時候,他說了自己的目標,就是想能過現代機械化提高糧食產量,說他的理想是希望有一天,國家沒有一個餓死的人。小口號喊得響,還把領導給感動得不輕。再也不勸他去「更重要」的部門了。這種相對冷的衙門,他又是實實在在的高材生,直接一進去,就是部門副值,主管農機生產工作。然後就是長達半年的調研。幾乎就沒著過家,帶著人全國各地跑了一個遍。回來就找了一些在校的大學生,組建實驗室。
沒法子,人才斷層得太嚴重了。老專家們都有自己負責的專案,運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