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第1/2 頁)
向末就無奈了,這可真是日子好過了,能吃飽飯了,一個個的,這閒心操的。可都是家裡人,也知道是為她好,只是觀唸的問題。「好好好,知道啦,會努力的。」
她是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這時候的人,並沒有避孕的觀念,有了就生。特別是農村,都還有個孩子越多越是財富的那個認識,農場周圍呢,地多,日子相對好過,沒有挨餓的,只要能吃飽,別的好像都不算是問題了。就都可著勁的生,懷上了就要。反倒是向末這樣,明明能生卻不生的,成了異類。
「我聽你大哥說,今年開始推薦上大學了?」
是,前一年在清北試點推薦上大學的方式,今天全面放開,農場連續三年超額完成生產任務,還主動開發養雞熬糖的業務,上級給分了再個推薦上大學的名額。林場那邊有一個,聽說公社也有一個名額。不過這個事情,領導們特別有默契,就沒有公開,都在手裡捂著呢!這名額可太珍貴了,畢業了包分配,知青得了這個名額,直接就能回城了,農村娃得了這個名額更是一步登天,以後就能留在城裡工作了。老百姓質樸的觀念裡,總是覺得吃紅本兒的城裡人更高人一等,更好過。
「大嫂有親戚要去上大學?」向末就問呢,心裡想了一下,大嫂家就姐弟倆,她弟弟兩口子在場裡上班呢。再說,他弟弟小學都沒唸完,也不夠格啊。還是她弟媳婦家的親戚想要名額?
「不是。是咱村裡的知青,叫蔣振軍的那個,不知道從哪裡聽到了訊息,這段日子,天天追著娟子跑,這也不是個事兒啊。他能是為了啥,你哥能不知道?這不是還沒想好這事兒是能辦還是不能辦呢嗎?我看娟子對那小子,也有點意思,再這麼下去,再弄出什麼事兒來可怎麼好?你哥又去送糧去了,我這心裡也沒底啊,這不是過來跟你商量商量嘛!」大嫂說完就嘆氣。
她說的娟子,是向四姨的小閨女,今年十七了。到了該找物件的年紀。她家在百里之外的靠山鎮,那邊日子不好過,她家裡六個孩子,窮得年年來向家借糧食。娟子大了,去年向老孃做主,把她接到家裡來住,說是幫著介紹物件,找婆家。但她年紀還小,就在家裡住著,幫著種地幹活兒。說白了就是幫著四姨養著這個閨女了,給她家裡減輕點負擔。
真是沒想到,這知青,心思還挺多。知道向大哥人脈廣,想上大學想回城,人家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幫他,就奔著娟子使勁。這成了表妹夫,幫他就有理由了。
什麼人呀?
功利成這樣兒的,能是好丈夫的人選嗎?他現在能為了上大學追娟子,那以後呢?是不是為了他前程,也能隨時把娟坑了?
把這話跟大嫂一說,「誰說不是呢。我這不是也怕這個嘛!你說那個小蔣啊,平時不聲不響的,一槓子打不出個屁來,看著挺老實個孩子呀。這要不是趕巧讓我知道他想上大學,我都還以為他是真看上娟子了呢!要是真看上了,其實也沒啥。結了婚給他找個民辦教師的工作,當個老師,不也挺好的。娟子利利整整的,幹活又勤快,兩口子再開上幾畝地,就夠吃的,工資都能攢著將來養孩子,是不是挺好的事兒?」
向大哥兩口在村子裡的地位是鐵穩的,說句整個村子都在向大哥手裡捏著,一點都不為過。那蔣知青想借著娟子當踏板上大學的事兒,只要他有那個表現了,那讓大嫂子知道了不奇怪,她那渠道多著呢!有的是人願意給她通風報信的。
「那這婚事就不成。這要是成了,他上了大學,得把娟子自己扔在家裡。誰知道他在大學會不會變心?要是沒上成大學,會不會覺得是我大哥沒給他使力,再對娟子有想法?兩口子這心裡要是有隔閡,不貼心,那日子怎麼過?還不如找個老實本分的,消消停停的過日子呢。娘之前就說讓我跟介紹場裡的工人,我一直也留意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