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山上,山下(第1/2 頁)
“唉——”
正把道袍下襬從重新理好的顧承,聽見一旁窩在醫館一角小道士唉聲嘆氣。
丟了攤子不說,畢竟那只是一塊木板和一塊不清楚原來顏色的墊子,可他們跑路的時候還把菜給丟了,那可是道觀中幾個師兄弟好些個月的成果,能賣不少錢:“錢沒了,這幾天只能啃幹饃饃,沒肉吃了。”
“小小年紀,愁個什麼!”
顧承忍不住在對方腦袋上屈指敲了一下。
“你也沒比我大多少。”
小道士狼狽的捂著腦袋。
其實道觀裡蓄養了些雞鴨,但數量不多,還要留著下蛋,平常只有觀裡有人生日或是過年的時候才能殺上一隻來吃。
顧承安慰道:“放心,觀主肯定不會生氣,最多罰你扎馬步或者抄書。”
小道士沒搭理他,蹲下身體,將盒子裡的銅錢倒出,一枚枚的清點還剩下多少銅錢,並在最後朝著顧承伸出手,將他身上買麵粉剩下的錢要回,丟進錢盒裡,不知是提醒還是總結的嘟囔道:“就只有二百多個小錢。”
用於接骨診治的錢已經付過,是小道士從錢盒裡取出來的。
數過錢,小道士似是下定了什麼決心。
他穿過醫館隔絕前後簾布,來到那對夫婦身前,將懷裡的錢盒遞給對方。
婦人嚇了一跳,明白過來,急忙擺手拒絕:“小道長,這可使不得,你們肯救我們就已經是恩重如山,我們又怎麼能收你們的錢。”
“你們還有錢麼?”小道士瞥了一眼壯漢的斷腿,“他接下來可做不了工。”
婦人推脫的手忽的一顫。
血淋淋的現實擺在眼前,讓她在沒有拒絕的勇氣。
“謝謝道長。”
終於,婦人還是收下錢盒,從懷裡拿出那枚玉佩。
顧承皺眉問:“你這是做什麼?”
婦人將玉佩遞出,嘆息道:“那青年連知縣大人都能攀上關係,又能施展仙法,想必不是什麼凡夫俗子。
“若是我真將手裡的玉佩拿去典賣,怕是用不了多久就會被他們找上門……
“我雖是婦人,但能看得出來,二位道長應該也不是凡人。
“不如就將此物此贈與二位恩公。”
很聰明,這是生活經驗?
顧承找不到反駁的話語,只好將玉佩收下。
不過他同樣沒有典賣玉佩的打算。
這不僅會暴露他,還可能會給道觀帶去麻煩。
……
慶安觀。
道觀不大,只得前後兩院。
前院供人燒香祈福,後院則是道觀住人和日常生活的地方。
慶安觀在本地沒什麼名氣,再加上樓門破敗,雖不至於坍塌或是出現缺口,但遠遠不如城隍廟、河神觀這些地方氣派,所以平日裡基本也沒什麼人專門前來燒香請願。
只不過今天到是個例外。
甚至有些熱鬧過頭了。
兩路明顯屬於不同派系的人馬撞在了一起,各色的錦緞蓋住了頹敗的山石,著有鐵甲的戰馬將上山的山路圍了個水洩不通。在道觀後院,這間道觀的主人,青嶽觀主卻好似根本看不見這些一般,穩坐高位,目視屋內的眾人。
“趙駱!你眼裡當真沒有朝廷?”怒吼出聲的,是一位身著繡有金紋官服老者。
與老者對峙的,是位黑衣公子。
趙駱頭戴羽冠,手持不符合當前季節且繪有水墨山河的錦扇。
若是顧承就在山上,大機率會評價一句“騷包”。
“張大人莫要信口雌黃。”趙駱用開啟的摺扇擋住半邊臉龐,“我趙家自然唯陛下馬首是瞻!倒是張大人你,在沒有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