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敗犬文化(第1/2 頁)
秦重決定招募日式暴走族這種社會邊緣群體,作為登入日本列島的第一批信徒…… 的確是有著很多考慮的。 所有考慮之中,最關鍵的一點,是日式暴走族這幫人,已經是日本國內被馴化了上千年的底層民眾中,唯一還算有點覺醒意識,可堪一用的人群。 當然,可堪一用的標準也有很多,但最直接的理由是,日式暴走族,是真的暴躁。 興起於60年代的日式暴走族,可以說天生就帶有暴力的基因。 雖不至於天天干仗,但幹起仗來,日式暴走族還真是有點猛。 通常情況下,日式暴走族幹仗的形式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頭目、幹部之間的徒手單挑,誰贏誰牛逼,輸的當場哭天搶地,個人受辱,代表的組織也得退出地盤。 另一種就更直接些,見面就幹,鐵棍棒球棍,機車鏈條大扳手直接上的大混戰,那邊全躺下,或是那邊先敗退逃跑,那就算誰輸,和過家家似的。 暴走族幹仗的目的,也往往相當令人無語,大多數時候,和黑社會為了收保護費,為了控制灰色產業搶地盤的行為完全不同。 許多暴走團體之間的恩怨情仇,可以說和金錢沒有半毛錢關係,全是情情愛愛,圖個名聲義氣。 最直接的描述,就是你瞅啥,瞅你咋地,然後幹就完了。 總的來說,日式暴走族的行為動機,就是僵化千年的階級社會,以及壓抑已久的民族性格,遇上了戰後經濟騰飛,導致的新一代性格覺醒現象。 但因為沒有正確理念和思想引導,於60年代開始興起覺醒的日本中生一代,只能採用並不健康的模式,形成了風靡一時的暴走文化。 殘留的軍國主義、駐日M軍帶來的洋基文化、日本的傳統神道文化,都在經濟騰飛的背景下,被不安分的中生青少年融入進了自己的自我覺醒行為當中。 形成了不倫不類,充滿敗犬氣息的暴走文化。 因此所謂的日式暴走族,行為和動機上幾乎沒有什麼思想核心。 在成人社會看來,顯得和小屁孩過家家似的,純純追求一個兄弟和男女情義,拼的就是一個血氣方剛,揮灑青春血與淚,簡單濃烈,很容易打動人心。 當然,除了能打動人心,打人幹仗也是暴走族的一大特徵。 制霸全國,不服就幹,不同聯盟、集團、派別之間的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幹起仗來是真幹。 勉強能達到國內50、60年代,同村不同族,組織開展村頭械鬥文體活動的水平。 簡單總結的話,和追求個性文化的文暴派相比,日本暴走族中的武暴派,在奇裝異服吸人眼球和暴力事件觸發方面,真就是個量大管飽的風格。 因此在日本社會上世紀的新聞媒體上,如果出現“暴走族”字樣,所指物件,大多都是指相對更不穩定,更容易滋生暴力事件的武暴派。 而在70-90年代的30多年間,隨著日本經濟的騰飛,神道皇權思想的退潮,底層民眾性格意識再覺醒,暴走文化也順勢風靡全國,長期佔據日媒頭條。 阻塞交通、擾民、打架鬥毆、教育失敗、不良團體、青少年暴力防止…… 以彰顯個性為目的的日式暴走族,從誕生之初,就和許多負面詞彙關聯,在日本相當不受待見,卻又增長躥紅勢頭不減。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日式暴走族的官方正式公佈人數,曾在1982年一度接近5萬人。 但這只是年齡超過20歲,參與了犯罪事件,被列入案件統計人數的記錄。 事實上,大多數暴走族團體,都明確規定,只招募19歲以下成員,避免被警察抓捕留下案底。 暴走團成員一般到了20歲,就會主動或被動退團。 所以關於16-19歲年齡段,參與過暴走族的確切人數,從來就沒有一個準確的統計口徑。 曾有東京都國立大學的社會學者做過長期調查,僅在70-90年代的30年間。 日本全國前前後後建立出現的暴走族團體,就超過4000個。 加入過暴走族社團16-19歲年輕人,粗略估計至少超過500萬人,總計人數達到了日本中生代勞動力人口的30%…… 而這種風靡日本,代表著自由、個性覺醒的暴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