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口舌大戰(第1/6 頁)
這都好幾個月了,蕭衍在忙啥呢?
1.北伐人選
蕭衍在斟酌北伐的人選。羊鴉仁只是去送糧草接應的,並不是北伐軍。作為同宗,羊侃主動請纓:“陛下,讓老臣去吧。臣本來自北方,熟悉當地情況……”
“祖忻哇,你的忠誠朕放心,你都年過半百了,在京城待著吧,建功立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年輕人。”蕭衍笑著說。“老臣年輕時曾射殺關隴匪首莫折天生,後來又堅守孤城抵禦爾朱榮的大軍,十幾年過去了,依然不忘殺敵報國,每天都在練習騎射……”說罷,羊侃還現場展示了自己的臂力,拉開了一百石的弓。
蕭衍拍手叫好,不過還是拒絕了,因為他心中的主帥必須是姓蕭,羊侃嘛,當個將軍還可以,畢竟他之前都是配角的面貌出戰的。不像陳慶之、蘭京、韋睿、裴邃等人,都有獨當一面的實戰經驗,可惜,這些人都離世了,大梁確實是人才匱乏。
“鄱陽王怎樣?”蕭衍問朱異。事不湊巧,朱異跟蕭衍這個侄子蕭範關係不怎麼好,朱異就說了一堆不好的話,蕭範也落選。
“會理咋樣?”
“陛下選對人了。”朱異笑著說。蕭會理是四子蕭績的兒子,也就是皇孫,年少聰慧,愛讀經史,擅長紙上談兵,從沒上過戰場。蕭衍和朱異,不愧是最佳搭檔,能在“不靠譜”上達成出奇地一致。
當時,侄子蕭淵明鎮守壽陽,聽說了蕭衍決定北伐訊息後,他多次找朱異的門路,表示要加入北伐大軍,為國效力,很快便如願以償,成了蕭會理的副手。
蕭會理的表現果然不出意外,一天到晚只是在軍帳中讀書,膽小懦弱,不敢見人,叔叔蕭淵明有事找他商量,也見不到他本人。本來就不想去打仗,是爺爺強行讓我去的,這能怪我麼?蕭淵明找來眾位將領,一起把蕭會理的情況寫成了報告,上交給朱異。
既然人家不願意,那就不能強求了。8月,蕭衍任命蕭淵明為北伐總指揮,帶領十萬水路大軍,進攻東魏彭城,羊侃為冠軍將軍,監修寒山堰。寒山堰是啥?距離彭城不遠的寒山,坐落在泗水之上,如果在這裡修建一個堤壩,用水攻彭城是非常好的選擇。
蕭衍比較迷信水攻。之前為了拿下壽陽,不是先後修築了浮山堰、合肥堰兩處水利工程麼?浮山堰失敗了,但合肥堰成功了,夢寐以求的重鎮壽陽終於歸入南梁版圖。蕭衍這次算是有知人之明,羊侃老成持重,讓他來修建寒山堰是再合適不過。
聽說,南梁十萬大軍氣勢洶洶而來,高澄著急了。
2.高澄勸降
恰好,侯景的部將蔡遵道來對高澄說:“侯景已經後悔了,希望丞相能重新接納他。”高澄瞪著眼睛望著陳元康,彷彿在說:“這瘸子,真的假的?”
陳元康秒懂領導意思,說道:“不管真假,侯景必定有過這個念頭,咱們可以藉機去撫慰他,如果能最低限度平定叛亂,也算是國家之幸。”高澄思索片刻,叫人拿來紙筆,他要親自給侯景寫招安信。
侯景怎麼回事?革命意志這麼不堅定?怎麼會向高澄低頭?
不是的,之前王思政不是氣勢洶洶接管了河南七州之地麼?蕭衍的北伐軍又遲遲不來,侯景乾脆玩個更絕的,他派蔡遵道向高澄示好以爭取時間,緩兵之計罷了。侯景真是太精明瞭,為了活命,同時向西魏、東魏、南梁三方都投降,誰都猜不出他真正的意圖。
很快,高澄寫完了這封《與侯景書》,大意如下:
“我聽說仁義忠信是做人的天職,堅持始終是很難做到的。有的人殺身成名,把節義看成熊掌一樣貴重。這樣的人,進退自如,受到世人的尊敬。
“我父王和司徒您是同甘共苦的好友,我從小就尊敬您,我們父子對您也是感恩戴德、禮遇有加。您的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