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第1/2 頁)
鮑爾死後形勢發生了變化,希特勒啤酒館暴動的共同參與者和共同入獄者,赫爾曼·柯瑞伯上校繼任總顧問之職。納粹黨的活動大量滲透進顧問團。柯瑞伯青年時代參加過八國聯軍,以中尉軍銜在德國元帥、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麾下入侵北京。所以民族意志強烈的蔣介石對他沒有太好的印象。柯瑞伯又是一個非常政治化的軍人,連顧問團的軍事性質都因他出現一些改變。他一直同自己的部下及國民黨官方關係緊張。部下們說他的行為「像瓷器店裡的大象」。他對蔣介石的影響遠遠小於鮑爾。
儘管如此,蔣介石還是先派他到武漢地區籌劃佈防,後又把他帶上鐵甲列車,上前線籌劃對馮玉祥和閻錫山的大戰。為此,汪精衛1929年年底公開發表宣告,譴責德國政府指派軍事顧問助蔣作戰。德國政府慌忙出來宣告:德國為遵守《凡爾賽條約》,一向禁止輸出為戰爭使用之軍火與毒氣,且中國軍隊編用德國軍事顧問,系違反德國政府之願望。
表示汪精衛所指的顧問皆系中國政府私下招聘,不能代表德國政府。
從總體看,蔣介石對柯瑞伯是不滿意的。1930年元旦蔣與柯瑞伯等德國顧問一同觀看第一次世界大戰電影,完後蔣說:中國政府為了進行各種必要之改革,不惜以大量金錢聘用德國顧問。但在過去一年來,若干顧問,未曾給予中國政府任何具體建議,且有對於所呈之問題,無法作肯定之答覆。現十八年過,十九年將開始,餘謹望顧問先生不要再辜負自己所負之責任。
蔣介石這番當面指責的話頗不客氣,主要還是對柯瑞伯而發。
1930年5月,喬治·魏採爾接替了柯瑞伯。魏採爾中將是德國國防軍總參謀部前作戰處長,擬訂作戰計劃、實施作戰指揮的能力很強。在「剿共」方面,他是對蔣介石幫助最大的一個德國顧問,不但參加了中原大戰,而且參與制訂對蘇區的第一、二、三、四、五次「圍剿」計劃。他感到極勝任這種任務,揚揚得意地說過:「在我們德國由諾斯克領導的反共戰爭中,採取了殘酷手段並嚴格執行,只有這樣才能成功。而我在中國也做了同樣的工作。」
儘管幫了蔣的大忙,但他與蔣的關係卻很一般。魏採爾對蔣介石手下的軍隊批評太多,而且往往很不客氣,激動起來指手畫腳,為蔣所厭。當時德國方面解釋說他是因為「頭腦不夠靈活,對經濟事務缺乏興趣」,所以同蔣的關係惡化。20世紀90年代,德方又出現新的解釋。德國弗萊堡大學的馬丁教授認為,當年的魏採爾等德國軍事顧問,罔顧中國國情,罔顧中國軍人思想深處的儒家傳統思想,在與中方交往中表現出太多的普魯士風格,企圖按照普魯士精神改造中國軍隊,不但樹敵過多,還未獲成功,影響了顧問團的效率。
德國軍事顧問也並非個個都不成功。在華期間待遇最高、蔣介石最喜歡、最欽佩的德國顧問,是漢斯·馮·塞克特上將。
塞克特為前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是來華的軍事顧問中地位最高之人,沉默寡言的天性和謙虛和藹的外表為其贏得了「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的綽號。英國駐德大使曾這樣評價這位「德國國防軍之父」:「他的頭腦比其拘謹的軍人外表廣闊,他的見識比其嚴謹整潔的外貌廣博」。德國人則評論說,在塞克特領導期間,德國顧問對中國統治集團和蔣介石本人的影響達到了異乎尋常、令人驚奇的地步。
塞克特1933年5月訪華,6月擬一份《陸軍改革意見書》送蔣介石。意見書中說:任何建軍之先決條件,首在國境之安定;此即謂數年外在之和平與內部政治情勢之穩定。在此條件未達成前,有效之軍事組織,將無從談起,連續不斷之戰爭,將影響最終目標之完成。
此建議與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不謀而合。此時恰逢第四次「圍剿」失敗,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