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 五福晉105(第1/6 頁)
風吹麥田千層浪,又是一年豐收時。
金黃的小麥在微風中起舞,宛如大地流金一般,閃爍著農人們辛勤的光芒。
安清並未著急讓眾人去收割他們各自試驗田中的麥子,而是帶著他們來到了莊子上大片麥田的區域。
“李大人,吳大人,你們來判斷一下,這些麥子是否可以收割了?”她轉身看向旁邊的兩位農政司官員。
這兩人是安清這屆農事學堂中最優秀的學生,李茂盛和吳達明。
當然,這也與他們本就是農政司的官員有很大關係,因著自身本就有些農學知識的基礎,再加上安清這一年來有意的重點培養,兩人如今已然能獨當一面了。
之前聽康熙那意思,接下來在北方地區推廣冬小麥夏玉米一年兩熟制的事,便準備交於兩人負責。
大家似是早已習慣了安清這種隨機抽查提問的教學方式,只見被點名的兩人不慌不忙地走到麥田邊檢視了起來。
“回五福晉,微臣瞧著這地裡的麥子才九成熟,按理說,還應再等幾日才好收成。”李茂盛拱手回道。
吳達明也隨後回道:“下官和李大人看法一致。”
只是,兩人說完都有些不解,瞧著不遠處地頭前忙活的農人,這些人力有莊子上的家丁,也有管事僱傭來幫忙收麥子的短工,他們那架勢好像是準備好下地收麥子了。
五福晉這地裡的麥子難道這會就要收?
可這才九成熟,還未全熟啊。
安清輕點了點頭,沒錯,她莊子上的麥子都是九成熟就要收的,年年都是。
“今日我便教給大家幾句麥收農諺吧。”她出聲道。
眾人一聽這話,頓時來了精神,來農事學堂一年了,農諺這個詞對他們來說早已不再陌生,安清經常隨口便能丟擲好幾個農諺,這一年下來,他們那專門記載農諺的小冊子已經不知記了多少。
二十四個節氣都有,很實用,又很好記,還有七十二氣候,這些可都是大自然的語言,也是用來指導農事活動的依據。
不過,這麥收農諺他們之前還真沒聽過,這會都不由豎起了耳朵,準備好好記下來。
安清開口道:“關於麥收的農諺,只需記住一句很重要的即可,叫‘麥收九成熟,不收十成落’,或者也可以記住另一句,‘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丟’。”
這兩句其實都是一個意思,說小麥九成熟的時候去收割,則能夠得到十成的小麥,而若小麥十成熟的時候去收割,那就只能得到九成的小麥,浪費了一成小麥。
大家聽完不由一愣,這和過往的認知有很大的區別,可即便如此,仍然沒有任何人質疑安清的這話的真偽性,下意識便覺得她是對的。
這就是當在某一領域取得絕對的權威後,很多事情就好辦多了,就比如現在,她每每提出一個農學觀點,已經不需要像最初那般,要經過反覆證明才能人相信並接受。
這不僅是
對於農事學堂的眾人而言,對於康熙以及朝堂上的百官亦是如此。
前些日子,山東、河北等地因為突遭暴風雨天氣,小麥出現了大面積倒伏的情況,往年出現這種情況,衙門都是鼓勵百姓們去試著把小麥扶起來,但這種做法卻是大錯特錯的。
小麥發生倒伏之後,如果人工強行扶起的話會再次導致莖稈和根部斷,不但起不來任何作用,還會造成二次傷害。
當時康熙著人來問她時,安清第一個強調的便是不要扶,順其自然,讓小麥慢慢恢復生長,然後又給了一系列的補救措施,比如要用10比例的草木灰水溶液去促進生長和灌漿,儘量減輕因倒伏而造成的減產的情況。
再比如,為了避免倒伏的麥田,容易讓小麥染上條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