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土地,需要重新分配(第1/2 頁)
夏日的清晨,初生的太陽為這片大地帶來光明。
在告別了那位地主之後,在斯托雷平的帶路下又去見另外一位地主。
在俄國,最不缺的就是地主,地主最不缺的就是農奴。
亞歷山大二世確實是為了改變俄國現狀而進行了改革。
但其最大原因是因為克里木戰爭戰況,讓他達成妥協。
可就算如此,裡面的改革也很不完善。
對於這份改革,瑪利亞只是透過書本上的枯燥文字去了解。
在亞歷山大二世之前,農奴制就一直存在,而且還存在著一個特殊的機關,名為村社。
俄國的村社有點類似於東方那邊的村子。
村社擁有自己的土地,這些土地都是公家的,每一家農民都可以分到一些土地,這些土地被稱之為‘份地’。
然而這些份地並非私有,他們只是租借,必須要給公家交糧租。
也正因如此,農奴制一直制約著俄國農業的發展。
直到亞歷山大二世的出現。
可是,他的出現只不過是改變了燃眉之急。
她瞭解到農奴改革制度上存在著一個極其嚴重的大問題。
農奴可以透過購買份地,從而變成自己的私有土地,這是屬於私人財產,地主無權且不能干涉。
從這一點上,確實是給了農奴一個翻身做主人的希望。
然而,這個希望卻異常的虛假。
農奴需要花錢購買,可問題也出在這裡。
他們沒錢啊。
加上地主對土地價格的增長,以至於農奴根本買不了自己的土地。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並不成功。
這是瑪利亞從書本上了解到的情況。
可是,當她親眼目睹到聖彼得堡附近村莊的情況後,心裡泛著冰冷。
因為就算是農奴制,俄國土地上田地依舊會有人去耕種,不會隨意浪費。
可無論是昨天亦或是今天,瑪利亞都看到很多農田被放置成荒田。
她需要去思考,這裡面更深層次的原因,究竟是怎麼樣。
伴隨著這一天的勘察結束,瑪利亞特意找上了斯托雷平教授。
同樣是一間旅館內,瑪利亞託著疲乏的身軀,敲響了教授的門。
似乎早就預料到瑪利亞的到來,斯托雷平已經為她溫了一杯牛奶。
桌案上,燭火的熒光微微晃動,將二人的臉龐照得光暗分明。
捧著這杯牛奶,瑪利亞的眼神異常複雜。
思緒,更是雜亂無章。
“為什麼?”苦澀的聲音,充斥著瑪利亞的不解:“為什麼這些農田會被荒廢,農民會變得懶惰。”
“教授,究竟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隱約中,瑪利亞察覺到了什麼問題。
可是,卻又說不出口。
思來思去,她試圖從斯托雷平這裡尋找到答案。
在歷練上,斯托雷平比她要多,經驗上,更豐富。
所以,她希望可以在這裡聽到一些自己沒想通的內容。
例如關於俄國國內的農村問題。
夜晚的風,帶有些許涼意,吹散了屋內的悶熱。
斯托雷平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殿下,您認為,現在的俄國農村,是怎麼樣的制度?”
並沒有正面回答,斯托雷平更想透過側面的反問,引匯出瑪利亞的思考。
“您認為,相對於十九世紀的農業,又有怎麼樣的變化?”
“與歐洲的,又有什麼區別?”
“殿下,您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