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短板(第1/3 頁)
華江下班路上堵車,等到家母親說:“工作怎麼樣。”華江嘆一口氣說:“還行吧。”以前住宿舍,從宿舍到公司需要十幾分鍾路程,現在回家很麻煩,開車需要半小時,堵車另算,如果騎電瓶車,不敢想,母親說:“我把電瓶車充好電了,以後騎著電瓶車去上班吧。”
騎電瓶車冬冷夏熱,車有空調,即使少掙一點錢,也不想受罪,華江說:“電瓶車放在家裡吧,以後在騎電瓶車。”
等歆文去上班,經理說:“這是合同,你籤一下字。”歆文驚呆了,不會辭退我吧,看完檔案還知道,上面寫著受傷原因,以後出現任何問題,包括後遺症與超市沒有關係。
超市不想擔責任,帶薪休假無所謂,歆文看完後簽字,經理說:“以後工作注意安全,重貨不用你搬了。”
組長在門口等著歆文,組長說:“收銀處我安排了一個凳子,平時沒有客人,你可能坐著休息一會。”
從早忙到晚,根本沒有時間坐著,凳子就是擺設,凳子放在歆文身後,很多同事感到不公平。
朋友關係就像一個瓶子,每個人扔進去一顆石子,瓶子裡面儲存的水分會減少,扔的速度越快,會受到外界擁擠。
中午超市輪流吃飯,市裡到處都是飯店,有人打包回來吃,以前有幾個朋友和歆文坐在一起吃飯,他們無話不談,包括裝修的時候,幫不少忙。
今天一切都變了,他們都選擇遠離他,歆文感到孤獨,受到外界排擠。歆文喜歡聊天,討厭安靜,有時候一個人在家會自言自語,前一段時間養傷,經常去邵強店裡幫忙,不是想幫忙幹活,而是想找一個人聊天,一個人在家太孤獨。
今天朋友臉色都變了,受到他們的冷漠,想和好如初跟困難,也許不是一個凳子惹的禍,而是忍受很久怨氣今日發洩。前幾日歆文休假,所有力氣活交給他們,這種不公平今日發洩。
華江回家訊息傳到郭龍耳朵裡,以前兩人不再同一個城市,必須提前預約見面,現在見面方便多了,尤其是農村交通升級,以前的泥巴路不見了,現在改成水泥路。
有些老年人說:“以後出行方便多了,不怕下雨天了。”真的是這樣嗎?水泥路使用年限有限,走走形式罷了。農村需要種莊稼,等到收小麥、收玉米的時候,超載車一輛接一輛,很容易壞掉。
其實歆文很想找一個人聊天,面對邵強聊在超市受到的不公平,想聽到安慰的話語,邵強笑著說:“最能忍的動物是人,為了生活,能忍受一切不公平,讓自己覺著很公平。”
邵強有一個習慣,他喜歡社交,從來不跟認識人聊天,只跟陌生人聊天,能瞭解他們內心所想,瞭解他們故事和經歷。他沒有得到安慰,歆文說:“我記著你該繳納房費了吧。”
哪壺不開提哪壺,邵強說:“還有一個月。”歆文說:“如果漲房費,你還租嗎?”邵強很嚴肅說:“在我承受範圍以內可以接受,如果超出預期還是算了。”
去年也說過這種話,今年重複一遍罷了,離開羊湯館的時候,邵強說:“後天我回老家。”以前沒有提過回老家,難道想告老還鄉,回家東山再起。
以前邵強說過,他父母很贊同邵強創業,年紀輕輕回老家,這可不是好主意,這是最壞的打算。
以前郭龍在外地工作一段時間,後來回老家了,完全按照父母意願結婚生子,孩子已經四歲了,一個小屁孩在華江面前喊“叔叔,叔叔。”以前華江覺著自己很年輕,一個小孩喊叔叔,他覺著自己真老了,同齡人已經結婚生子,他還沒有另一半。
郭龍說:“農村人,結婚就是為了過日子,不要挑三揀四了。”華江不是挑三揀四,而是最近沒有人介紹,他的要求一直在減低,降低也要有一定的度,如果沒有一定的度(最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