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地下河(第1/2 頁)
王虎暗自慶幸自己逃得快。 皇帝如此無情無義,自己如若留在地下城,只怕也難逃一死。 他壓住內心的恐懼,跟在顧瑾身後朝前走去。 在前方領路的是方正。 方正身旁有幾個手下,幫忙疏導並規範隊伍的程序。 盛小樹也在。 他見到顧瑾過來後,用極低的聲音快速告知了一則訊息。 顧瑾聽到後,腦海中的謎團越來越大! 她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卻又分析不出具體緣由,心中不由自主焦慮起來。 責任越大,揹負越重。 她每下一個決策,便關係到團隊一千多人的性命,稍有不慎,萬劫不復。 隨著環境越來越惡劣,顧瑾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可丁老離去後,她找不到可以與之商議的人。 一個都沒有。 她只能在心裡不停給自己鼓勵,以此壓制住因為盛小樹帶來的訊息而造成的困擾。 不知過去多久,方正領著隊伍來到一個洞穴前,他撩起袍子,順著臺階往下走去。 趁著這個機會,顧瑾快速打量,發現這座山中的洞穴像是天然形成的。 只一秒,她忽然想起兩個月前,在暗道裡聽到的流水聲! 也終於明白朝廷為什麼將回陵縣選做末日後的臨時營地。 回陵縣有地下河! 如此說來,那些船舶應該就藏在地下河! 顧瑾邊想邊順著階梯來到洞穴底部。 洞穴底部到處都溼漉漉的,各種各樣的石頭靜靜躺在地面上。 明明是正午,光線卻異常陰暗。 前方領路計程車兵已點燃火把朝前走去。 顧瑾連忙帶著自己的人緊緊跟著。 大概走了半炷香,她聽到流水聲。 又過去不知多久,他們終於到達此行目的地。 顧瑾望著眼前的船舶,滿眼都是震撼。 這艘船,與她上輩子坐過的最大郵輪也不遑多讓。 “師父,好大啊!”葉苗苗由衷感嘆。 是啊,好大啊! 在顧瑾的記憶裡,1974年泉州曾經出土一艘南宋末年的海船,專家透過殘船模擬實驗,那一艘海船排水量可達600噸! 後來,應是2007年又有一艘沉船被打撈出來,這一艘船船體長約30.40米,後命名“南海一號”。 可這兩艘船,比起在宋代吳自牧所著的《夢粱錄》中記載的海商之艦,那是小巫見大巫。 在那本書的記載中,小船都能承載二千料至一千料,還另可載二三百人。 料,是古人對船艦載重的計量單位,一料等於一石,一石相當於今天一百二十斤。 這還只是一艘小型船舶的承重能力。 在北宋宋徽宗宣和五年,朝廷因要訪問高麗,詔令浙江定海船塢製造鉅艦。 一艘是鼎新利涉懷元康濟神舟。 一艘為循流安逸通濟神舟。 據《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記錄,這兩艘大型船舶載重達三百六十噸,排水量可達一千噸以上。 顧瑾眼前眼前的這一艘船舶,比那些曾經記載過的大型船舶有過之而無不及。 並且它的造型非常像福船,船高大似樓,顧瑾數了一下,一共有四層。 一般的福船,最底下裝的是土石,目的是壓艙、增強船的穩定性。 類似於蓋房子,建基石,穩固房屋。 第二層,是居住艙室,船上的人們一般居住在這層。 第三層,是操作場所,廚房,儲水倉,貨物,動物等都在這一層。 最頂層則是作戰場所也是防禦陣地。 不過,顧瑾眼前的這一艘船舶雖然很大,但相比專家考證的鄭和寶船,卻不夠看。 鄭和駕駛的船舶,它的排水量超萬噸,如此巨大的排水量,差不多可以比得上一艘小型的航空母艦! 他收復臺灣的船舶,上面更是配有“三桅炮船”,還配備各類大炮五十門。 顧瑾當時看到那一部紀錄片介紹時,也是非常驚訝的。 在沒有機械加持的時代,完全靠人工造出如此大型的船舶,真是難以想象。 眼下,在見到縮小版航空母艦的實物時,顧瑾感到非常震驚。 因為,像這樣的大型船舶還有很多,她伸長脖子,藉著地下河道旁的火把,一眼都望不到頭。 更震撼的是,這條地下河,朝廷改造過。 洞壁和頂部都有人工改造過的痕跡,有些生長了鐘乳石的區域,也全部被敲掉。 那涓涓流水聲提示著顧瑾,之前連綿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