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性格缺陷(第1/5 頁)
聽到袁紹這麼說,袁紹手下明白這個人又開始猶豫不決。作為主公最忌諱優柔寡斷,而袁紹最大的毛病不就是這樣。此時,他這個主公就是這麼回事。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有記載過?這是怎麼回事這還要從他的一生講起?
以官渡之戰為分水嶺,袁紹事業可謂冰火兩重天。官渡之戰前,袁紹事業處於飆升期,可以說既得勢,又得人,當時大有統一天下之勢。具體說來,當時袁紹擁有三個方面的優勢:
一是擁有雄厚的政治資本。袁紹出身漢末名門"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當時那個時代,是十分講究門生關係的,而袁紹所屬的關東集團門生遍天下,這就使袁紹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在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袁紹正是憑藉著這一政治資本,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
二是口碑好。當時的袁紹不僅能“折節下士”,而且在政治鬥爭中,還敢於誅宦官、討董卓,橫刀長揖出京門,具有英雄之舉,口碑極好。
三是人才濟濟。官渡之戰前,袁紹已經兼有河朔四州,統一了河北,勢力達到頂點,而且手下人才濟濟。文有沮授、田豐、郭嘉、許攸等謀士,武有顏良、文丑、高覽等良將。
可以說,當時的袁紹握有一手好牌。可一場官渡之戰,讓袁紹一敗塗地,雖然沒有動搖自己根基,可從此自己由人生的巔峰開始慢慢地走向低谷,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爛,最後含恨而終。兵多將廣地博的袁紹為何會遭遇官渡“滑鐵盧”,為何會由此走向人生低谷?翻閱史料不難發現,這其中雖有客觀原因,但袁紹的三大致命弱點,才是導致自己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爛的決定因素。
鼠目寸光、鑄成大錯
要想成就大事業,就要有大視野,大謀略,要站得高、看得遠,不能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利益或者貪圖一時的小利。袁紹雖然出身名門,但卻具有鼠目寸光的致命弱點,因此也鑄成了大錯。例如,明明袁紹有誅殺宦官的實力,可袁紹為了一己之私利,想來個目“借刀殺人”,光短淺地建議借郡守之力滅宦官,當時掌握話語權的何進採納了這一建議。後來,雖然滅掉了宦官這一禍患,可又引來了董卓這隻西北狼,從此拉開了亂世的序幕,最終導致各地軍閥相互傾軋,江山破壞,民不聊生。曹操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天下大亂就是袁紹一手造成的。
袁紹鼠目寸光還體現在奉迎獻帝上。呂布誅殺董卓後,讓本就大亂的天下變得更加混亂不堪,漢獻帝也被、郭等人挾持。這時,沮授就建議袁紹迎漢獻帝到鄴城,以後就可以“挾天子而令諸侯”。沮授之所以提出這個建議,可以說好處多多:
1.可以名正言順擴大自己勢力範圍。袁紹雖然勢力大,但撐破天也只能算一方諸侯。可要想進一步擴大自己勢力,提高自己聲望,奉迎天子是一步好棋。因為雖然漢室衰微,可漢獻帝還是漢朝名義上的合法最高統治者,如果迎漢獻帝到鄴城,那袁紹釋出的命令就是國家最高指令,就會掌握政治的主動權。
2、可以吸引更多人才。雖然漢室衰微,可對於有志之士,尤其是受到儒家思想洗禮的學子,第一選擇還是會選擇效忠正統。所以,如果奉迎漢獻帝到鄴城,後期就會有更多的人才投奔袁紹。
3、可以成就一番霸業。奉迎天子,關係處理得好,就可以像戰國時期的齊桓公樣成為霸主,或成為周公。如果運氣再好一點,就可以統一全國,成為新一代君主。
可袁紹沒有那麼遠的戰略眼光,只看到如果迎接漢獻帝到鄴城,所有的事情都要早請示晚彙報,非常的不自由,就沒有采納沮授這個意見。結果讓後來的曹操捷足先登,讓曹操有了一番作為。
從這兩件事情不難看出,袁紹是一個惡格局很小的人,看事情只看眼前,只顧對自己有利的,而不能放眼看長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