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博三第二三學期:博士畢業論文(第1/3 頁)
2017年2月中旬到6月中旬是趙山文博三第二學期,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博三第三學期。由於沒有課程需要上,也沒有其他必須經常參加的活動,學期、週末和節假日對趙山文來說成了可有可無的概念,他每天的時間完全自由支配,相當於每天都處於放假狀態。
趙山文喜歡這種自由的狀態,其實大學老師除了上課外就是這樣的生活狀態,這就是科研工作者的生活方式,不用朝九晚五坐班,時間自由支配。
但時間可以自由支配並不意味著清閒,大學老師有發表論文和評職稱的壓力,博士生也有畢業壓力,實際上大部分大學老師和博士生每天投入到學習和研究上的時間都超過八小時。
回國返校復學後,趙山文一如既往保持著積極進取的心態,全身心投入到學術研究上。由於沒有了辦公室,趙山文恢復出國前的生活方式,每天到圖書館自習室安營紮寨,早上吃過早飯就去到圖書館,除了中午和傍晚出去食堂吃午飯和晚飯,一整天都泡在圖書館,直到晚上10點圖書館閉館才回宿舍休息。
博三第二、第三學期的5個多月時間裡,趙山文的學術研究主要是撰寫博士畢業論文。趙山文從讀博開始就採取大論文和小論文一體推進的科研方式,把大論文的章節寫成小論文,小論文構成大論文的部分。
博三第二學期開學時,趙山文已經寫完9篇小論文,其中5篇已發表,4篇在投稿中。對他來說,撰寫博士畢業論文並不是寫新內容,而主要是整合,把已經完成的9篇小論文整合成博士畢業論文。
從讀博開始,趙山文就是一邊構思博士畢業論文論點和框架,一邊撰寫小論文,在寫小論文過程中又根據新掌握的知識調整畢業論文論點和框架,先後調整了四五次,到9篇小論文寫完,畢業論文論點和框架也定型了。
由於方法得當,趙山文撰寫起博士畢業論文相對輕鬆了很多。但整合也是個繁雜的工作,不僅要去除重複的內容,而且要做好章節之間的銜接,讓整個大論文邏輯清晰、論點鮮明。
參照很多博士畢業論文的形式,趙山文也首先為自己的畢業論文寫一個緒論,在緒論部分分節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和意義、概念辨析、研究思路和方法、創新與不足等內容,然後把9篇小論文整合成大論文的六章內容,最終形成一篇完整的博士畢業論文。
趙山文將自己博士畢業論文的題目定為《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的統一性研究》,在精心設計的框架下分六章展開。
第一章進行理論鋪墊。首先,總結了一個一般的經濟發展問題分析框架,認為經濟發展是由制度、技術、結構、地理、歷史等各方面的合力決定的。對於經濟增長,具體總結了一個從社會經濟系統、經濟活動到經濟結果的三步法經濟增長分析框架,著重指出制度是影響經濟增長的基礎因素。對於收入分配,具體總結了一個從起點分析、過程分析到結果分析的三步法收入分配分析框架,著重指出制度是影響收入分配的基礎因素。
第二章研究收入分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理論和實證分析表明:一個經濟體的收入分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呈現出倒U型的特徵,即平均主義和兩極分化的收入分配都不利於經濟增長,而只有適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才最有利於經濟增長,這種適度的收入差距由基本服從正態分佈且具有完全流動性的收入分配格局決定。
第三章研究經濟增長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理論和實證分析表明:收入分配的庫茲涅茨倒U曲線代表了人類社會由傳統向現代發展的現代化程序中收入分配演變的一般趨勢,經濟增長增加了一個社會的物質財富,最終會帶來收入分配的改善。收入差距演變具體取決於經濟增長的性質、結構轉變和制度變遷的速度,使人們在經濟活動中有平等機會的公平合理的經濟增長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