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第1/2 頁)
孔家當代家主、以及一些大儒也開始向大興城趕來。
不過帝子受卻是絲毫不著急,就這麼看著大興城越來越熱鬧。
……
大興城崔府。
「哼,皇上還真是好計算啊!」李通冷哼一聲憤憤道。
「讓我們以為是單純打壓世家、自己亂了陣腳,如今道佛為首,那些餘孽都蹦了出來,我們卻是慢了數步,再想打壓下去就難了!一石數鳥,當真是好計算、好魄力!」崔易輕嘆道,語氣中還帶有絲絲敬佩。
「是啊,我們還是小看皇上了,他的真實目的根本不是世家,而是整個儒家。」一旁,身穿常服的鄭文說道。
他雖然被革去了官職,但依舊是五姓七家中鄭家的家主。
而如今七家家主中,也唯有他們三位在大興。
這等大事,他們自然不得不商量。
世家是他們的一切,但儒家卻是他們傳承的根基。
所以儒家不能有失。
可惜,一直以來儒家的獨大,和對世家的在乎,讓他們思緒反應慢了,受他們的影響,整個儒家反應也慢了。
等反應過來時,以道佛為首的其他學派,都聚在了大興城。
此時政策也遲遲沒定下來,他們也不容易將他們壓下去了。
……
隨後時日,世家官員紛紛上表,文武學堂實乃教化萬民的大功勞,乃聖人之舉,皇上之功千秋少有可比者。
當早早實行才是,也一再催著內閣拿出完善的辦法,好早日實行。
當日的不願意、內心不配合,短短不到一個月,就完全發生了大改變。
不止軍方中人,連高熲、裴矩這等人物都看的驚嘆,這等操弄天下大勢的手段,舉輕若重,宛如驚雷、勢如破竹。
而這時,他們的行動也就自然慢了,拖的越久,那些學說看見的希望也就越大,自然他們也就越出力。
雖然數千年來,儒家獨大。
但千年的動亂,本就是儒家實力大損之時,那各派學說的實力究竟多強沒人知道,合在一起更沒人敢小看。
……
仁壽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帝子受終於答應第二次接見早就求見多日的佛門和道門。
一位老僧進入了兩儀殿,碧秀心在殿外等候。
「貧僧道信參見皇上。」四大聖僧之一道信行禮道。
同樣,心中凝重無比,皇上好強,強的讓他幾乎升不起反抗的心思,好像、比楊堅還強!
不可思議!
雖然只是感覺,但他相信這份感覺。
帝子受目光淡漠如水,一位仙境第三層次巔峰左右的人,對此時的他來說,螻蟻一般,不值得重視。
只是對方的身份,值得他開口:「說吧。」
道信心裡眉頭一皺,輕輕嘆了口氣,楊廣終究不是楊堅啊!
收拾心神,這位活了上百年的老和尚人老成精,平和中不失恭敬直接道:「佛門從此願聽從陛下調遣。」
「朕要看到你們的誠意。」帝子受語氣微冷,似有不悅。
「還請陛下明示。」道信真誠道。
「佛門土地、稅收與萬民平等,所有僧眾一律清查,備錄在案,違法犯紀者不得出家為僧。」帝子受淡漠的語氣越來越顯霸道,完全不容置疑的意思。
道信臉色一凝,這是要全面打壓、消弱佛門啊!
一旦答應了,佛門實力、和未來的潛力立刻減弱一倍不止,完全在朝廷掌握中。
可是要不答應,錯過這次機會,可不是不能壯大的結果,而是很可能衰落的結果。
他還在想,帝子受的聲音更加霸道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