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第1/2 頁)
然新帝對八阿哥忌諱卻未妄動, 對親弟卻是直接派他人取十四阿哥撫遠大將軍印信, 奪其兵權, 不准他有任何調兵回京之可能,提防之意昭然若揭。
這一系列旨意, 極有深意,尤其是其中針對十四阿哥的旨意,新帝生母烏雅氏便隱隱生出幾分對新帝的不喜, 即便雍正帝為了她斥責宜妃不敬,又第一時間親封她為仁壽皇太后, 依舊不能免除這份不滿。
待到十四阿哥快馬加鞭回京, 雍正帝服完二十七日孝, 冊封諸人時, 封八阿哥胤禩為廉親王, 十三阿哥胤祥為怡親王,十二阿哥胤裪為履郡王,連廢太子的兒子弘皙都封為理郡王,十四阿哥這個親弟卻毫無冊封,仁壽皇太后烏雅氏的怒火再也按捺不住,連「聖上遺詔繼承大統的兒子不是我期望的」這樣的話都說了出來。
雍正帝對生母表現的極為尊敬孝順,這些話乃是仁壽皇太后與新帝爭吵時所出,被宮侍們傳揚開來,沒多久,便有人借題發揮,在民間散佈傳言,新帝繼位乃是私下修改遺詔,將「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於四子」,意指新帝名不正言不順。
一時間,雍正帝焦頭爛額,為鞏固帝位,越發急於求成,教旁人看來,頗有幾分心虛之意。
但實際上,那份遺詔乃為滿、蒙兩語各一份,篡改遺詔乃是子虛烏有,傳言所說的情況並不存在,新帝此般,反倒有幾分落了下乘。
可惜新帝風聲鶴唳,無人敢勸,無人能勸。
另,新帝除封前朝外,還尊封了先帝有子女的低位嬪妃,檀雅從綺貴人一躍為皇考謹嬪,二十阿哥胤禕生母高氏為皇考高嬪,二十一阿哥胤禧生母陳氏為皇考倩貴人,二十三阿哥生母石氏為皇考貴人,二十四阿哥胤袐生母小陳氏為皇考貴人,雅若格格生母蘇氏為皇考柔貴人
佟佳貴妃和先帝的一眾高位妃子全都未有冊封,檀雅這個唯一又封號的嬪成了這一波先帝嬪妃尊封的最大贏家,竟是成了除定嬪外的嬪位第三人。
宮中諸人猜測,許是因為檀雅和蘇貴人侍疾先帝有功,檀雅自己想不到其他理由,便也認為是此因。
不過這時,位份的變化對她們來說,意義更小,眼下最重要的是搬宮在何時,她們的住處又將如何安排。
新帝還未冊封皇后,也未正式下旨命仁壽皇太后搬去寧壽宮,按照舊曆,先帝遺妃皆是與皇太后一同住在寧壽宮,只是世祖順治的妃嬪數量和先帝康熙的數量簡直非可比,這麼一大批先帝遺妃,可怎麼住啊?
「一位皇太后,一位貴妃,妃位有六人,嬪位五人,貴人庶妃眾多……」檀雅掰著手指頭數,越數越惆悵,「皇太后獨佔主殿,貴妃佔一偏殿,其他人豈不是要睡通鋪?」
「便是睡通鋪,也輪不到你來睡,謹嬪娘娘。」蘇貴人促狹地說。
檀雅探身,輕輕掐她,「蘇姐姐再不好好待我,到時真要去睡通鋪,我可不撈你過來。」
蘇貴人絲毫不受威脅,從容道:「交好些新的人,也見見世面。」
檀雅又去捉她,宣妃打斷:「好啦孩子們都這麼大了,你們兩個還這般不穩重。」
定嬪微微一笑,接著方才檀雅的話道:「先帝遺言,準已開府的成年皇子接年長太妃出宮榮養,屆時嬪位應是能得一單獨的屋子。」
說起這個,檀雅看了眼宣妃和蘇貴人,扯起嘴角笑道:「屆時履郡王請旨迎養您出宮,您也好享一享兒孫的天倫之樂。」
定嬪笑容一頓,手指撥弄佛珠,沉默下來。
宣妃輕輕瞪了檀雅一眼,開口勸道:「履親王孝順,既有先帝旨意,定不會任你在宮中幽居,他們夫妻好不容易得了這麼一個嫡子,你就這麼一個嫡親的孫子,不必為我們遲疑,常進宮來探望便是。」
定妃輕嘆一聲,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