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第1/2 頁)
「當然,這個規矩,需得是合理的規矩,你也不能用它們來約束二十阿哥,對二十阿哥,只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可懂?」
烏日娜不是十分懂,不過比起阿瑪和侍女們說的,綺貴人的話更讓她舒服,是以十分認真地點頭,「我會記下,回去想明白的。」
「多思多想是對的。」檀雅笑,「你將自己立住,大事兒上沒有差錯,旁的讓你開心的小事兒,便不會有人深究。」
烏日娜沉思,回去後又想了許久,正巧有一位嬌媚的侍妾,仗著二十阿哥對她寵愛有加,便有些猖狂,她佔著理,就借著這個由頭立了些二十阿哥後院的規矩。
那侍妾等二十阿哥回阿哥所,還欲告狀,不過二十阿哥招人來問清楚福晉為何罰,如何罰,又立了什麼規矩,倒也沒有責備這侍妾,只是吊兒郎當道:「福晉既然並非無故責罰,爺當然不能為你做主,你是爺的嬌妾,爺在外頭做事,你要拖爺的後腿嗎?日後可長些記性,再想告狀也要福晉真有錯才行。」
「不過屆時有人以下犯上在先,爺明察秋毫,若是查出旁的些什麼,可要想想後果。」二十阿哥摸著嬌妾的臉,臉上依舊是柔情蜜意。
那侍妾頓時一抖,臉上的笑容都凍住,怕的伏在二十阿哥腿上不敢吱聲,任由二十阿哥的手從她的臉摸到她的發。
中所就這麼大,福晉立的規矩,二十阿哥不可能不知道,再瞧那犯到福晉面前的侍妾第二日神情低迷的模樣,其他人如何不明白二十阿哥的態度,皆開始遵守起福晉的規矩。
再沒有亂七八糟的事兒鬧到烏日娜面前,就連她自己從蒙古帶過來的侍女們,也都要守謹言慎行的規矩,不再說嫡子庶長子的事兒,烏日娜忽然便覺得阿哥所的日子神清氣爽起來,胃口都更好了。
她後來再到鹹福宮,跟檀雅說起這些事兒,眉眼舒朗,彷彿裹在身上的陰霾一掃而光。
至於她和二十阿哥的關係,二十阿哥好享樂,她也愛紫禁城的吃食,不似話本子裡所說的舉案齊眉、鶼鰈情深,卻也互不妨礙,自得其樂。
年輕人的事兒,旁人無法完全感同身受,再多管便不好了,再說他們自個兒也得學會思考、摸索。
檀雅後來經定嬪提醒,說是二十阿哥的生母高貴人還活著,二十福晉去西三所也就罷了,總來鹹福宮,教二十阿哥的生母聽說,難免不會生了嫌隙。
她這才想起來,若是日後康熙去了,皇子們接額娘出宮孝順,二十福晉還要跟婆婆相處,烏日娜不知道這些,她若也不提醒一二,沒準兒往後婆媳到一處去,還要生波瀾。
雖說高貴人不像是那般小心眼兒之人,總要以防萬一。
於是檀雅便提醒烏日娜,往後額樂再去承乾宮玩兒,她也跟著去,順道向高貴人請安,待到熟悉了,閒來無事也去高貴人那兒坐坐,也算是盡孝。
……
端午節後,康熙御駕再次至暢春園,這次沒用額樂求,康熙便提出鹹福宮眾人隨行,另外還有佟佳貴妃並惠、宜、德、榮四妃以及一些年輕庶妃,全都來到暢春園。
康熙這個老父,還一副極為寵愛幼子的模樣,特意叫雍親王帶弘曆、弘晝兩個孫子一同到暢春園來,就跟胤祜兄弟住在討源書屋。
檀雅在後湖住著,都聽說康熙一見到弘曆便極喜歡,除非康熙處理政事或者弘曆讀書,其他時間全都將弘曆這個孫子帶在身邊。
便是真有「隔輩兒親」的說法,檀雅也不相信康熙真會「一見鍾情」,偏愛一定有緣由,而這個緣由,大部分人都猜測是雍親王。
不過如此一來,弘曆後來居上成了康熙身邊兒的紅人,胤祜兄弟三個反倒落在了後頭,心智稍弱些的便有些受不了這個落差。
二十三阿哥胤祁心裡有幾分不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