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第1/2 頁)
與此同時,後排的觀眾們都在興奮——
「好聽!太好聽了!」
「唱的太棒了,這琵琶彈得也好!」
「太美了,太美了,這曲子我要錄下來,這曲子放在抖音上肯定火!」
「這個唱戲的姑娘是誰?她今年肯定要火了!」
「好像是參加節目的一個素人明星吧?你們看,前面那個是主持人陸熙年……」
而陸熙年已經醉了。
為什麼林橋總是能帶給他一個個驚喜呢?
這曲子,這人,還有這背景這琵琶,都配合的完美無缺。
除了不是「京劇新編劇」以外,這編曲唱腔以及裝扮,都吊打了前面的一系列作品。
不是他帶著自己的有色濾鏡看林橋,而是她的才華真的一次次超乎他的意料。這只是她用七天的時間改編的小作品,卻好聽到可以去國際音樂節上參加比賽。
非十幾年的下苦功夫鑽研曲藝文化,她怎麼能有如此厚積薄發的實力呢?!
聽這一曲,他就確信自己是她的粉絲,以後誰也不能叫他脫離粉籍。
他真切明白了什麼叫追星,什麼叫仰慕和喜歡……
什麼叫自己的眼中只有她。
但前排評委們還是沉默,因為林橋呈現給他們看的東西,實在不好評價是什麼。
這當然不是新編劇,也不算在戲曲的範疇之內,但裡面確實是有老生和青衣的戲腔在,而且融合了諸多古典詩詞的元素。
幾者搭配起來,真的太不倫不類。
這算個什麼東西?!
可是他們聽的不開心,觀眾們卻在喝彩。
一曲完畢,全場的觀眾們都起立鼓掌,為這唯美的曲子獻上最衷心的讚美!
甚至連陸熙年都在鼓掌,這也是他今天第一次鼓掌。他確信林橋的作品是很成功的,因為他只想單曲迴圈無數遍這一曲。
「這個……」
節目結束,一位評委舉著話筒,也不知道從何說起。他說這作品不好吧,難道這些掌聲和歡呼是假的嗎?可這東西真的不算京劇作品,只能算是京劇的衍生物吧?
倒是林國棟小朋友拿過了話筒,自己忽悠了個藉口:「各位評委爺爺奶奶們好,我早上掉了一顆牙齒,現在嘴裡漏風,媽媽說我唱不了戲,所以我們只能這樣唱了……」
頓了頓,林國棟抱歉道:「我們唱的不是新編劇,只是唱了個京劇元素的古風曲……希望各位爺爺奶奶們不要怪罪我媽媽。」
「哦,沒關係,沒關係!」
原來是孩子的牙齒掉了,那麼這樣唱也情有可原。
這位評委立即安慰小朋友道:「你們不是專業的京劇演員,唱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而且這曲子改的很好,琵琶彈得也好,算是個非常不錯的……戲腔版音樂作品。」
其餘的評委也紛紛點頭:本來林家母子就不是專業的,人家自己都說了是京劇票友來客串,那麼票友唱啥都無所謂吧?再說了,中間的梅派青衣唱的很不錯啊!
於是,這件事就這樣糊弄下去了。
林橋也抹了一把汗,她這濫竽充數的東郭先生,也可以下臺了。
當然,最後的獲獎作品不是他們的琵琶行,林橋也沒指望這麼個京劇衍生物,會搶走哪個劇團的獎金。當然,他們也不是為了錢來創作的,而是想借這個舞臺推廣作品。
果不其然,和那些毫無水花的新編劇不同,她的戲腔版《琵琶行》反響非常熱烈。
現場觀眾們把這段表演錄了下來,紛紛放在了網上。很快,她的作品就上了微博的熱搜,還成了本週的「抖音神曲」。
數萬人在戲腔版《琵琶行》下面留言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