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第1/2 頁)
嚴遲瑜見顧成禮的身影在院子裡消失後,就趕緊從太師椅上起來,拿了一旁的狼毫就揮筆,硯臺裡卻是乾巴巴一點墨也沒有。
「來人,進來磨墨!」
他得趕緊給陛下上摺子,這個少年果然是足智多謀,若是留在傅茂典那個莽人手裡委實可惜,不若交由他來調教一番,將來必定能為大周培養出一良才,想到這裡,嚴遲瑜臉上露出幾分滿意。
等著摺子寫完,他思忖片刻,將方才少年所提到的開墾荒地之事也寫上去,又潤筆一番,才覺滿意。
「讓人備馬,隨我入宮。」
顧成禮自從到了嚴府後,就一直被好吃好喝的招待著,可卻根本沒有什麼差事落到他手上,他偶爾也會讓傅五出去探聽一下,看外面可有什麼訊息傳出。
根據傅五得來的訊息,如今嚴遲瑜已經在朝堂上提出了裁軍之事,不過並非是半數之多,而是十萬士兵。大周本就重文輕武,對此倒沒有太多人提出異議,唯獨幾個不滿之聲也沒引起太多的在意。
而等裁兵旨意下達後,緊接著嚴遲瑜便提出將戰馬交由莊戶來養,這下就捅了馬蜂窩。
所謂「窮文富武」,雖然當不得真,但這四個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周朝哪怕不重視武將,但是想要武裝一支軍隊卻還要花不少銀錢,其中戰馬就是其中非常耗錢的一項。以往戰馬都是由兵部來負責,而這其中有多少油水旁人或許不知,但從此次兵部的激烈反應中就可窺見一般。
可兵部反對也沒用,這次嚴遲瑜提出的將戰馬交給百姓來養,不管是從注意事項來說,還是從其中的利益來分析,都是條條在理,朝官根本沒有拒絕的理由。更重要的是,改革戰馬養殖之事,明顯就是陛下屬意,況且也不會動搖他們的切身利益,那他們為何還要與陛下對著幹呢?
總而言之,唯有兵部不樂意,可胳膊拗不過大腿,即便再不樂意,也辯駁不了多數的決定。
如今傅茂典已經官復原職,重新成為戶部尚書,他知道此策乃是顧成禮所提出,更是積極促進。旁的不說,日後軍隊要戰馬,可以直接從他們戶部撥款去莊戶那裡購買,也省得要被其中的兵部剋扣一層,最後還要落的兩邊埋怨。
等嚴遲瑜將戰馬一事提出後,就暫先消停了一陣,開始將顧成禮帶到身邊。
顧成禮原本以為自己這下應該可以接差事幹活了,沒想到卻是每天被嚴遲瑜帶在身旁,什麼事也沒交代,而只是讓他站在一旁看著。顧成禮原先有些鬱悶,但也沒多問,而是細細觀察,還真從中品出了一兩分特別之處。
原先他雖然文章做得漂亮,對待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還會很多旁人所不懂的知識,可他還真沒混過官場,對於其中的很多門門道道並不清楚。
各行各業都有其獨特的生存規則,即便是官場也不例外,尤其是某些官場老油子,那更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若不摸清他們的底細,顧成禮日後便是入了仕,也要在這上面吃虧。
除了這些,這京城中朝官關係複雜,雖談不上是黨錮派系,但因朝官大多數都是官宦世家,彼此之間都有著姻親關係,裡面的門道就更多,往往同一件事,但是找上不同的人效果卻是截然不同。
顧成禮漸漸領悟了這些,有點懂嚴遲瑜的用心,雖然嚴大人看上去比較冷淡,但帶著他的這段時間,還是讓他長了不少見識。
嚴遲瑜這段時間其實也是在考察顧成禮,他愛惜這少年的才華,若是跟在那傅茂典身旁,學了他那執拗莽撞的性子,那才是白搭,再好的才華也會失去施展的機會。
凡事要耐得住性子,只有瞅準時機再出手,才是真正地一擊必中,否則只會打草驚蛇反遭其噬。
顧成禮待在嚴府,平日進進出出也是跟著嚴遲瑜,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