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唐家大忠臣(第1/3 頁)
先是永王在佔據江陵後,招募數萬軍隊沿長江而下,以「東巡」名義到處奪取地盤。
肅宗皇帝當然不能忍受,他讓第五琦當租庸使、鹽鐵使,就是要在東南和永王爭奪東南的財賦,這可是命根子所在,落在親弟弟手裡可比落在安史叛軍手裡更加可怕。此外,在軍事上肅宗專門新立了淮西、淮南、江東三個方鎮,以來瑱、高適、韋陟任之,對永王進行圍追堵截,永王當時正向著天下最為豐饒的廣陵也就是揚州進軍(揚州是個好地方,有王氣!),結果最終因部下的背離而敗亡。
而豐王李珙,雖然也被父親授數鎮的節度使,可並未像永王那樣實際出閣赴鎮。但廣德年間西蕃攻陷長安,代宗皇帝出逃陝州,長安城內的將軍王懷忠劫了十王宅諸王向西跑,豐王也在其中,幹嘛?去投奔西蕃,途中王懷忠要擁戴的就是豐王李珙,結果半路上遇到準備救駕的郭子儀攔截,王懷忠就對郭喊到:「皇帝現在東遷,不知死活,國不可一日無君,不如元帥您奉豐王為新主。」
這豐王大概在十王宅裡被養傻了,忘記自己不過是王懷忠手裡的一個傀儡,在郭子儀沒來得及回答時,就對他喊道:「郭令公你到底什麼想法啊,你—為—什—麼—不說話?」一副急匆匆趕著登基的模樣。
郭子儀的想法很簡單:讓手下把豐王給「保護」著,送去了陝州代宗駐蹕處。
隨後代宗皇帝立刻把自己的「珙二十六叔」給賜死掉了。
所以朱泚提醒高嶽,別忘記永王和豐王的教訓,這李家人的父子兄弟間,就和我朱家兄弟一樣,哪有什麼孝愛恭悌可言?你讓舒王真的出鎮涇原,會不會踩到皇帝的禁忌雷區?
「我怎麼不知道呢?我族祖父渤海公(高適)可是首任淮南節度使,他能坐鎮揚州這麼富含王氣的地方,可不就是永王叛亂的結果!」高嶽如此想到,可他胸有成竹,對朱泚說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天下方鎮如梁崇義、李正己、李寶臣、田悅等,都擁兵自重,不服朝廷,怎如節下忠公體國?而陛下尋訪沈太后也好,收養舒王也好(舒王本是李適死去兄長之子),都是要重振李唐皇室的威信,這是件好事啊!皇帝之所以授舒王為涇原節度使,就是有這種心思在內,我們當臣子的,怎可不察聖心?」
不過讓舒王出閣鎮涇原,我高嶽可沒說過,也不可能自己上奏疏。所以,這個奏疏就得讓朱遂寧你親手來起草。
因現任節度使有權力推舉下任。
朱泚支支吾吾,雖有些心動,但又不太敢。
旁邊韋皋就提個建議:「既然行軍司馬蔡廷玉對朝廷忠心耿耿,不妨讓他來寫(bei)這(zhe)道(kou)奏(da)疏(guo)好了。」
如舒王真的來鎮涇原,高嶽主動請纓,「鄙夫會好好輔佐招待舒王殿下的,鮮衣怒馬,飛鷹走狗,畋獵遊樂,保證舒王樂不思京。這樣節下在鳳翔府,有高三、韋三在,如同節下的雙眼雙腕,不等於同時擁有涇原一樣?」
當然高嶽隱含的條件是:
作為交換,這屠平慶州野雞羌的事,朱泚您別多嘴,並且要上疏替我遮瞞。
接著三人都感動莫名,「高三、韋三,此等情誼,不管以後身處天涯海角,不可忘,更不可背也!」朱泚眼中滿是淚水,端起酒盅——一杯敬韋城武,一杯敬高逸崧。
「朱郎切莫如此,此後明裡我等是節帥、僚佐,私下地都是兄弟。」高嶽、韋皋也當即表態。
朱泚心中安穩下來:
韋皋之前走投無路,是我讓他在鳳翔軍府裡任職發達的。
高嶽,我和他泰山崔寧有交情,現在待他也不薄。
將來他倆發達,應該也不會忘記我的恩情。
至於朱滔那小子,他根本都不能算是我兄弟,早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