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第1/2 頁)
[感覺和前幾首都不太一樣,雖然聽不太懂可還是好好聽]
[唉這麼一看果然還是宋可薇的版本好一點]
[真的都決賽了,oo長點心啊]
[聽不懂]
[加油啊oo!]
這些評論五花八門,兩極對立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強。
一時看不懂,哪個是水軍,哪個是失望的粉絲,甚至以往的粉絲說「失望」的也不少。
黎決大概也注意到了,他伸出手,捏了捏她的掌心:「大家對你的期待值比較高。」
莫默也知道。
宋可薇那些做法會引來那麼多流量,原因還在於人們對「oo」是有期待的。
有期待,就會有「失望」。
「會有人懂的。」他說。
這時候,節目放到了她在臺上對導師的回答。
「它不應該『是什麼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絕望和低谷,也會遇到自己的光,一首歌代表不了什麼。」
這段話結束後,穿插了一個樂評人的後期點評。
「莫默這首歌是一首詩,一件藝術品,表達的,是『孤獨』這樣的狀態。」
「真正孤獨的人,其實是被裝進了一個只有自己的籠子,對他人而言,『一個人』是一種特殊狀態,但這對孤獨者卻是常態,在這種常態裡,所謂的正面詞彙都只是徒勞的掙扎,都沒有意義,也不可能實現。」
「孤獨的鳥用盡想像,想要振翅高飛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從來就沒飛起來過。」
「但它又不是純粹的孤獨,它藏了一分開放式的,讓人有無限幻想的希望,也就是那縷微微閃爍的光,這才是這首歌的點睛之處。」
「我們也許遇不到盛大的光和真正的希望,可它哪怕再微弱,卻也存在著。」
「反轉」的彈幕在這個時候才多了起來。
[這歌唱得不是已經很明顯了嗎,哭得不行,那種絕望得要死但又心存一絲希望的感覺,真實又恐怖。]
[所以其實之前根本沒有人能真正解讀它]
[好聽就是好聽,而且為什麼非要給一首歌賦予什麼正面意義?]
[為什麼要捧一踩一,宋可薇唱得也很好啊,她比較樂觀開朗,覺得末世紀最後是希望不行麼]
[我他媽煩死了閱讀理解都貼腦門了,怎麼還有白痴粉絲在這裡秀存在感?張揚的希望和隱晦的希望是一回事嗎?就你他媽懂了?]
[聽懂原曲需要一點理解能力,但是這個完整的舞臺就好理解了,雞湯真的拯救不了所有人]
[你們以為oo在第三層,但她其實已經在第九層看這群菜雞蹦迪了]
[退一萬步說,我為什麼非要被激勵到才算好歌?共鳴才是關鍵啊,我確實被共鳴到了,太好哭了]
彈幕一下子吵了起來。
和莫默想得一樣,爭議非常多,以至於新湧進來的評論已經有人在罵前邊的人了。
她翻了會兒,看到藤椒的帳號發了新微博。
莫默扭過頭,瞥到他手機上的微博介面:「你這次不發影片嗎。」
「那個影片沒做完,先發一段。」他轉了圈手機。
莫默去看。
好傢夥,是一大段。
【藤椒冰淇淋:看了幾天,關於《末世紀》的爭議沒什麼必要。這首歌從一開始,定位就不是什麼勵志歌曲,它能做到這個程度,和《流言》一樣都是對社會評價的某種反叛。
但會產生這種評價,它本身就表現了所謂「正常評價體系」的裹挾。為什麼要從一首歌裡尋求你在生活中都得不到的答案,並非要給它一個定義?
再延伸點,oo因為唱功和唱商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