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第1/2 頁)
話音剛落,想不過,姚纓又道:「聽聞教司坊新來的舞姬技藝了得,今夜要在宴上初秀一番,殿下可別被迷了眼,忘了歸家。」
便是捻酸的蹙話,太子妃也能說得如此俏皮動聽,太子也愛聽她說。
「你記著孤,孤必不會忘了歸家的路。」
不吃虧的太子爺即便在口頭上,也讓討些便宜。
眾目睽睽之下,太子爺扣住了太子妃腰身,將她往自己身上一扯,太子高貴的頭顱低了下來,宮人們識趣地把腦袋垂得更低,心砰砰砰地跳得飛快。
寵成這般,別的女人即便僥倖進了東宮,在如此盛寵的太子妃下,還能有活路嗎?
作者有話要說: 只想獨寵的太子妃:不能,別想,離遠點,保平安
第53章 突變
如今大魏朝堂已經趨於明朗化, 太子是絕對的權力中心,隨之又往外分出三股勢力,以顧閣老為首的文臣, 楊沖領頭的武將,還有高弼這種能文能武的中間派, 在效忠於皇權的同時, 各方也都在爭取自己所能獲得的最大利益。
男人們前頭權利傾軋, 後院女人們也不遑多讓,明爭暗鬥之下,派系也是分明, 大多跟著朝堂的局勢在走。
而向皇權靠攏最快捷省事的辦法, 就是送女入宮。
無論朝代更替, 移風易俗,上至廟堂之高, 下處江湖之遠,無人不這樣覺得。
有資格送女入宮的權閥之家更是這樣覺得。
也隨時做好了準備。
當然, 顧慮也是有的。
畢竟太子和老皇帝脾氣秉性, 和治國理念大有不同, 行事上也比老皇帝更為鐵腕, 以致各家在送女入宮的這等大事上也更謹慎, 生怕操之過急, 人沒送進去,就把主子得罪了, 到時候只會得不償失。
更何況,還有個太子妃在前頭杵著。
關於這位的來歷和做派已經不知道被傳出了幾個版本,尤其是其生母。
一說是淪落風塵的歌姬,也說是流落民間的世家女, 更有太子和太子妃竟是從幼時便結緣的命定一說。
傳來傳去,虛虛實實聽得人更摸不著底了,本來漏洞滿滿的太子妃,細思之下,居然叫人找不準攻訐的把柄。
能輕而易舉地把劣勢化成無形,讓人無從下手,這才是真正高明的人。
進宮前,楊夫人如是叮囑女兒:「你便是再想,也要先看到人,見上一見,過過招,探出深淺再琢磨對策。」
楊媛心思卻已飛了大半,不是很在意:「一個歌姬生的女兒,能有多厲害。」
旁人不知姚纓身世,她卻是有根有據的,且是皇后親口向她袒露。
只能說這位太子妃道行太高,玩弄人心的本事了得,連著幾個謠傳跑出來,風言風語多了,反倒愈發讓人摸不清頭腦了。
楊媛也堅信,太子只是一時被美色所獲,等看清了太子妃的真面目,必將收回對太子妃的所有眷顧,到時,也是她進入東宮的大好時機。
便如皇后所言,她現下要做的,就是等。
然而楊媛不知道的是,皇后又豈止跟她一人說過這樣的話。
多撒網,多斂魚,則優而從之。
而這優的人可不能只一個,自詡深謀遠慮的皇后自然是多手準備。
無論王公貴胄,還是門閥重臣,只要家有在室女,姚瑾一一考量,從中甄選了三名,在她看來有品貌有腦子,家世背景也是一流,足以跟姚纓鬥一鬥的潛力股。
而做足了準備工作的皇后,就只需安然臥在榻上,等著看好戲了。
這三人裡,已經有兩個私底下短暫碰了個頭。
便是許閣老兼戶部尚書的嫡幼女許卉,和壽陽公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