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劉從廣之死(第三更)(第1/3 頁)
國子監。
林小乙跟在狄進身後,看著一身文士襴衫,面容清苦的蔡監事,接過杜衍出具的舉薦文書和開封府辦理的批條,默不作聲地辦理移籍手續。
正如那位收了好處的侍衛所言,這位監事並不似別人那般貪得無厭,故作刁難,甚至都沒有收錢財,就公事公辦,轉好了學籍。
半個時辰後,隨著一份蓋了國子監印章的籍書,狄進的學籍,便轉入京師國子監,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國子監生。
當然,這個光榮是普遍印象而言,至少在天下四百軍州的學子裡面,多少人削尖了腦袋都希望往裡面鑽,狄進卻致謝之後,轉身就走。
天聖年間的國子監規則很鬆散,遠不是後來太學那般嚴格考核,沒有那些月考年考、末位淘汰的制度,逃課逃學是根本無人理會的。
而狄進不把名字刻在腦袋上,故意顯擺幾句,自然也不會有人知道,這位正是聲名鵲起的幷州才子,倒是不少學生還摩拳擦掌,準備等那狄仕林前來上課後,群起攻之,好好稱一稱對方的斤兩。
可這個目標如今瀟灑地走出國子監,也不閒逛,直接回家,繼續用功複習。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他固然看不上這些國子監的權貴學生,但這段時間除了保持最基本的練武時間外,其他精力基本都用在科舉的備考上,是不敢有半分鬆懈的。
但某人顯然不會這般想,當撫琴聲從堂中傳出,狄進知道,隔壁的公孫策又來串門了。
果不其然,公孫策一手持卷,一手撫琴,淺淡的香菸,從身側的爐中騰昇而起。
混熟之後,這位毫不客氣,自己搬了琴棋書畫過來,美其名曰裝點狄進這空闊的正堂,實則是方便他自己來時撫琴一曲,或與狄進對弈一局。
狄進最初有這位友人時還挺高興,現在則是多了幾分無奈:“明遠兄,還有幾個月就要解試了,你就這般悠閒自在?”
公孫策傲然一笑:“在下不敢自稱滿腹經綸,但與國子監學子談經論道,也平增了幾分信心,這三榜進士,當有我一席之地!”
他的移籍時間比起狄進早得多,去年就到京師了,然後也在國子監待了一段時間,顯然跟那些學子打交道的過程中,為其積攢了大量的自信……
狄進暗暗搖頭,正色道:“君子當求自謙,今文壇風潮,愈發偏向西昆體,明遠兄不可大意啊!”
科舉考的從來都不完全是真實水平,天下無數地方上的狀元才子匯聚京師,在經史典籍的基礎打牢後,詩詞天賦又不太差的情況下,最後看的就是誰能把握住風向,博得考官的喜好了。
所以別看國子監學子的才學,並不一定多麼出眾,求學之心也不堅定,但一來他們的基礎並不差,畢竟生長在官宦家庭,有上好的教育資源,而近水樓臺先得月,對於科舉的風向標更是能敏銳把握。
狄進能不在乎國子監,是因為他對仁宗朝的科舉風向有一個完整的把控,早在幷州時就為之準備,特意鑽研含而不露的富貴氣,別人可沒這份資格。
這一屆歐陽修也是要考的,然後第二次落榜,公孫策的才學固然不錯,比之歐陽修如何?
當然,公孫策的性情十分高傲,很多人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更何況外人勸說了,所以狄進也只是盡朋友之誼,提醒幾句,見他不理,也不客氣:“我去書房了。”
公孫策有些無趣,跟了上來:“你不覺得無聊麼?連個案子都沒有,這京師也太太平了吧……”
狄進心想這不恰恰證明了,那些說他們帶來死亡的話語純屬誹謗麼,欣然道:“這是開封府衙之功,沒有案子豈非好事?”
公孫策道:“沒有案子自是好事,但只怕並非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而是被壓住了,指望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