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太后喂八大王吃藥(第一更)(第1/4 頁)
京師外。
歸墳。
仵作驗骨完畢,牛一刀與盧父的屍體進行了交換,將各自的頭顱安置,重新舉行下葬儀式。
此時在場的家屬們已經知道,自己的家人雖然是三年前滅門案的受害者,但也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說是死有餘辜,作為親人肯定是接受不了的,但隔了這麼長的時間,還能找到準確的頭顱,有全屍下葬,他們已經很是知足了,也不敢再多說什麼,祭拜之後,覺得盡到了孝心,便也匆匆離去。
狄進則將韓幼孃的屍骨移出,有了全屍,再與之前被吳景收斂的孫洪屍體,及其夭折孩子的屍骨,一同移走。
想來這苦命的一家四口,是不願意與那三十三口待在一處墳地的,狄進早就讓喪葬鋪子約好了另一處地方,將孫氏一家,安葬在一起。
待得墳頭豎起墓碑,先由四名武僧上前祭拜,然後狄進一家敬香,最後連公孫策也來了,行禮之後道:“聽說袁推官的屍骨已經收斂,但還沒有下葬,太后命吏部酌情考慮追封贈官?”
狄進道:“確實如此,這是袁弘靖應得的。”
贈官制度萌芽於兩漢,到唐宋時期,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贈官作為官員卒後朝廷所加榮典,也成為喪葬禮制不可缺少的一環,去世的官員能得到贈官,是對其生平貢獻的一種極大的肯定。
因此贈官與贈諡,對宋人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這也是價值觀的體現,巍巍青史千秋鑑,留得身前身後名。
贈諡是不可能的,而贈官原本也是中高階官員才能享受到的,袁弘靖是明經科出身,地位遠不如進士,本官品級也完全不夠,所幸歿於王事、為國捐軀等特殊原因也能獲贈,太后就以此讓吏部商議,部分官員反對,但大部分官員還是贊同的,不願寒了忠直臣子的心。
現在吏部討論的,就是加到什麼官品最為合適,公孫策本以為是假訊息,得到確定後臉色好了許多:“太后還是公正聖明的!”
狄進也頗為佩服,別小瞧贈官,劉娥在這類細節上做得確實漂亮,單此一舉就收穫了大量中低層官員的崇敬,才能每每在百官的底線上橫跳,不斷增加自身的影響力。
公孫策又道:“聽說李遵勖瘋了,是裝瘋賣傻,還是真的受不了當宦官的刺激?”
狄進知道不光是去勢的刺激,還有去世的刺激,悠然道:“這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公孫策露出舒暢之色:“我原本希望此人定罪獲刑,死在流放途中,現在倒是盼他活得久些,也讓那些肆無忌憚的達官貴人,看看這般罪有應得的下場!”
狄進笑了笑。
公孫策爽過之後,又沉聲道:“有一件事,我不吐不快,還望仕林不要瞞我……”
狄進了然:“明遠是想問,這幾日的市井傳言?”
公孫策正色:“不錯!如今市井流傳,駙馬李遵勖不是罪魁禍首,是為八大王趙元儼頂罪的,公主不願和離也是要為她的兄長八大王遮掩,這是道聽途說,還是真有其事?”
狄進心想皇城司辦這類事還是挺老道的,煽風點火,挑動情緒,卻又不說得過於篤定,而是當成小道訊息瘋傳,明白的自然明白,不明白的也半信半疑:“如今朝堂上亦有風聞,大多官員充耳不聞,假裝不知,有的則忿忿不平,上書要求明察,都被太后壓下。”
公孫策皺起眉頭:“為何要壓下?仔細調查便是,若是無中生有,也還那位王爺一個清白啊!”
狄進淡淡地道:“太后越是壓,有人越是要查,且念念不忘……”
公孫策政治經驗缺乏,但腦子聰慧,自是一點就透,恍然之後,眼神又變得凌厲:“如此說來,傳聞是真?”
狄進點頭:“是!”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