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 朝廷反應(第1/2 頁)
廣陵,征討大都督府。
褚裒北伐失敗,雖說難以釋懷,卻也明白勝負不過是兵家常事,正欲重整旗鼓,以圖將來雪恥。
然而,二十萬漢人迎接王師,最終死傷殆盡的訊息傳來廣陵,徹徹底底擊垮了他。
“天啦!大晉列祖列宗!老臣有罪!”
褚裒跪地嚎哭道:
“老臣愧對國家,愧對北方二十萬百姓!”
一眾僚佐見狀,紛紛撇過頭去,不忍見到這一幕。
褚裒歷來為官清廉,私德無虧,然而,德行再怎麼出眾,才幹不能配位,必遭殃禍。
此前蔡謨早有斷言,為此,險些遭遇殺身之禍。
褚裒的悲痛不是裝出來的,大哭一場過後,他憂傷憤慨,羞愧自恨,繼而一病不起。
病中,他向朝廷上表請求免去自己的官爵,廢黜為庶人。
與褚裒的請罪奏表一同送達建康的,還有桓熙奪取長安的捷報。
“大捷!大捷!臨賀郡公世子北伐,光復長安!”
報捷的信使沿街叫喊,唯恐建康百姓不知道這件喜事。
對於東晉朝廷來說,褚裒的失敗固然可怕,但桓熙的成功更讓人揪心。
臺城,正殿,氣氛很是凝重。
褚太后臉色蒼白地坐在御座上,連日來,褚太后時常被噩夢驚醒。
在夜裡,只要一合上眼睛,她就能想象到二十萬無辜百姓,因為父親北伐失敗,而慘遭殺戮的恐怖場景。
褚太后看了一眼身旁依然懵懂無知的小皇帝,終於打起了精神,她手持父親請罪辭官的詔書,問向群臣道:
“征討大都督(褚裒)兵敗於代陂(今山東滕州),向朕上表,請求辭去官職,眾卿家以為,此表是否應該應允。”
建武將軍、揚州刺史,特許參與朝政的殷浩急忙出列道:
“回稟陛下,代陂之敗,過錯並非全在征討大都督,是王龕等人作戰不利,怎可讓大都督一人承擔罪責。
“還請陛下駁回褚公辭章,下詔將王龕的罪過公之於眾。”
眾臣聞言,也紛紛請求褚太后保留褚裒的官職,將罪過加於王龕。
代陂之戰,確實是王龕作戰不利,這沒什麼好說的。
當時魯郡有五百餘戶百姓約定歸附東晉,褚裒派遣部將王龕率領三千將士前去接應。
王龕遭遇李農的兩萬騎兵,大敗被俘。
然而褚裒坐擁三萬大軍北伐,僅僅一場三千人的敗仗,就將他嚇回了廣陵。
代陂戰敗,固然是王龕的責任,他寡不敵眾。
但北伐失敗,二十萬流民之死,褚裒負有無法推卸的責任。
滿朝文武並非不明白其中的真相,但王龕已經做了俘虜,而褚裒是太后的父親,也就只能欺負身為俘虜的王龕不能來到建康自辯清白,於是將罪過統統推到他的頭上。
褚太后當然清楚其中原委,但為了保住父親的名譽,也不願父親一直生活在自責與懊悔之中,她只得順應眾人之請,命大臣代為擬詔,細數王龕之罪,同時又派遣使者往廣陵慰問褚裒的病情。
議過王龕之罪,便是有關桓熙的捷報。
此前桓熙在出師前的奏表上,曾提過,要克復長安,迎太后還於舊都。
如今桓熙果真拿下了長安城,可褚太后卻不願意寄人籬下。
她詢問眾臣道:
“若徵虜將軍(桓熙)奏請遷都,朕又該如何回覆?”
留在建康,符合眾臣的利益,他們同樣不願意回去長安,哪怕那是晉國名義上的舊都。
會稽王司馬昱進言道:
“中宗皇帝(司馬睿)建策南渡,興亡繼絕,大晉遷都建康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