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鹽鋪出事(第1/4 頁)
「本王問你們,當初你們任司農官時,最好年景裡,大禹朝百姓畝產稻米是多少斤?」梁老王爺看著三位司農官說道。
「回王爺的話,下官記得應是聖祖爺在位時刻州司農官上報的畝產七百斤,目前還無有超越。」一位司農官回想一下說道。
「畝產七百斤,那將是老黃曆了,你可知意丫頭在永嶺這種貧瘠的山地還是嚴寒的冬日栽種的三分水稻是多少斤!」就是現在梁老王爺每每回想起山中稻米豐收時的產量,自己還會忍不出大笑幾聲。
三位司農官不解地互相看了看,皇帝請他們重新出仕的時候,只說梁老王爺在永嶺發現一種高產稻米,讓他們來這裡學會栽種之法,然後惠及天下萬民。能種出高產糧食可是每一位司農官畢生的追求,更能流芳百世,現在天上就掉下這樣一個好機會在他們面前,因此不顧年邁路遠,三位老先生跋山涉水來到這裡,只當這是入土之前做得最後一件大事。
「是七百一十六斤!」梁老王爺盯著三人看到,而聽到這個數字,三位老司農全都驚愕地睜大了雙眼。
「這不可能!」三位老司農同時驚撥出聲,三分地的產量就抵得上大禹朝最好年景一畝地的產量,這也太驚人了。
「怎麼不可能!是本王親眼所見,從稻種栽下到豐收,本王一直都在,如今一半稻種已經送往京城皇上那裡,另外一半在本王這裡,這高產稻可不是誰都會種的,不然皇上也不會讓你們特意來永嶺了,不要小看別人,哪怕那人是個孩子。」梁老王爺語重心長地說道。
「王爺,可否讓下官等人看一看這高產稻種?」三位司農官眼中露出希冀的光來。
「大寬,拿來讓他們瞧瞧!」梁老王爺吩咐高大寬去把珍藏的高產稻種拿了出來。
稻種一拿出來,三位司農官立即就圍了上去,開啟麻袋一看,裡面的稻種粒大飽滿,乃是最好的上等稻。
「王爺,不知這羅五姑娘是從何處得來的這稻種,又是師承何人學來的這栽種之法呢?」雖然心中對羅雲意這個小姑娘還存有懷疑,但三位司農官最在意的還是能不能種出高產的糧食,讓大禹朝的百姓不再餓肚子。
「意丫頭乃是一位海外高人的弟子,其他的你們不必多問,只需要跟著她好好學習種田之法,另外,她讓人製作出來的農具精巧好用,也是你們應該用心學習的地方。」梁老王爺見三位老司農官沒有固執己見,對他們的態度就好了些。
「王爺,之前是下官三人沒有了解清楚便對羅五姑娘有些誤解,現在我們願意跟著她學習種植高產糧食,只是——」頭髮鬍子早已經花白的老司農為難地看了一眼梁老王爺,「只是,羅五姑娘似乎嫌棄我等老邁,不願意和我們多說。」
「本王也沒想到皇上會請你們三位老臣來這裡,意丫頭的嫌棄是有道理的,就是本王跟著她學習種田也要親自勞作,你們這腿腳還沒有本王靈便,她如何帶著你們在田間地頭穿梭。」別說羅雲意嫌棄,就是梁老王爺都覺得面前這三位不太行。
「王爺,為了天下百姓,我等不懼任何困難,不過下官等人也不能耽誤皇上和王爺的大事,下官雖已經不在朝堂,但是司農司還有我的徒弟在,待會兒下官就給皇上寫個摺子,請他派我徒弟來這裡。」
司農司是大禹朝戶部下屬的一個清水衙門,只負責教百姓稼穡之事,而且一向都是師父帶徒弟,與那些整日裡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的部門不同,司農司上下一心很是團結,三位老司農也是多年好友,他們的徒子徒孫如今都在司農司裡擔任不同品級的司農官。
既然羅雲意嫌棄他們老邁不中用,那就讓他們那些年輕力壯的徒子徒孫過來一同學習這種植高產糧食之法,說不定整個司農司都會在大禹朝的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