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第1/2 頁)
至此,糾纏數十年的邊夷與大陸糾紛終止於此。
寧祺坐於帳中,聽聞邊夷送來五萬戰俘,這便明白駱玄策成功了。
駱玄策向來不對寧祺設防,將戰況早早告知,早在初九那天,他就猜測五萬軍隊可能出自於焰太子手筆,畢竟摧毀駱玄策,就等於暗中神不知鬼不覺除掉了一個享譽天下的戰神。且焰太子的野心都寫在臉上,定然不會放棄大好機會。
於是,寧祺讓駱玄策將計就計,與胡竟秘密簽訂條約,將他推至聯盟首領的位子,以至於控制整個邊夷。
起初胡竟不答應,但寧祺拜訪一番後,又什麼都答應了。
順帶簽了歸降協議,大致意思是說,若駱玄策榮登尊位,可將邊夷管轄之地劃入大駱國土。而條件是,駱玄策助他取得塔木性命,成為聯盟首領,邊夷民眾無需上歲貢,可與大駱通商。
若非如此,則不作數。
這條例,於大駱而言,百利而無一害,既擴充了領土,又新增夷人文化,互通有無,對於威懾列國也有極大意義。
沒人有理由反駁。
當然,這都要建立在駱玄策榮登尊位的前提,至於胡竟為何臣服於駱玄策,卻是無人可知。
三月初,邊關進入百廢待興時期,大量作物被運往北境,百姓安心開墾,不必再被戰亂所累。百姓漸漸往烏群山發展,用你寧祺教授的技術將水源引入,甚至開始在山裡建房定居,中心逐漸偏離。
誰都知道,若此地再無戰爭,再過個年,又會是一處繁華之地。
三月初九,邊夷定,鎮北大元帥率十萬兵馬班師回朝。
大漠風光無限好,忠骨得瞑目,熱血得祭奠。
將軍一生所願,不過山海定,乾坤安,四海盛世。
封賞宴
邊關大捷的訊息先一步傳回皇城,百姓歡騰相告。
十萬大軍安於皇城之外五里,允許排隊回鄉探親。
進城這日,皇城街道肩抵著肩,人挨著人,百姓悉數往長街相擠,為了一睹玄王尊榮。
這一次,倒是沒有失望。
駱玄策一身暗色錦袍,策馬於前,冷冽剛毅,目不斜視。肖副帥一身玄衣,稍落於後,同樣英姿颯爽。這兩人都是年輕一輩最出色的人,肩上戰功赫赫,擔著國安家寧之重任。
不知誰先起了頭,絹花,荷包等信物悉數拋向歸程隊伍,奉旨迎接隊伍的公公想要讓人立規矩,懲治這些擾亂秩序的群眾,怎料駱玄策一個冷眼過去,嚇得禁了聲。
都說這位玄王殿下殺人不眨眼,自然是能躲則躲。
百姓歡騰了整條街,寧祺馬車頂上掛滿了款式不一的荷包絹花,瞧著倒有些喜意。
因要面見聖上稟報戰績,駱玄策讓人將寧祺送回玄王府,與肖翼一道進宮面聖了。
轎子停在玄王府,寧祺本意邀扶風進府一敘,扶風卻道想回情閣看看,畢竟自己出門近四個月,閣中之事還等他決斷。
寧祺也不再挽留,將王府的信物給了扶風:「這令牌可出入王府,也是阿策意思。肖翼他與阿策長大,肖老將軍過世之後,便住在王府,扶風大哥隨時可以過來。」
「子欽,肖翼他終歸是副帥,與主帥同居一處,恐會招致天家猜忌。」
這一點,寧祺也想過,「肖老將軍為大駱鞠躬盡瘁,肖副帥是老將軍留下的,天家再無情,也需惦著良心。」
扶風明瞭,回了情閣。
午後,駱玄策從宮中回來時,寧祺正褪了外衣,打算歇息。這一路實在難熬,好容易能安心休息,至於皇城那些亂七八糟的人和事,自然是先睡夠再說。
「怎麼這時候回來了?」按理來說,打了勝仗,定會被皇上留在皇宮,以宴會之禮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