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 章 你算什麼男人?(第1/6 頁)
謝星珩去拜會常大人前,霍叔玉給了回信,這位兵部尚書,不是林庚的人。
不是林庚的人就好辦了,照著禮數來,說話做事,能少些顧忌。
為保險起見,謝星珩重操舊業,把沈欽言的介紹信拆開看了,確認裡邊沒有威脅慫恿之意,才又原樣封口,帶上些當季流行的果乾、果醬、蜂蜜、蜂蜜面膜等禮品,上門拜訪。
跟找沈欽言那天一樣,謝星珩帶著何義回一同出門,早早在常府外頭蹲守,只等著常大人下朝。
常大人名叫常鏡,表字如玉。是世襲武將家族裡罕見的文人,還把書讀得極好,是二甲進士出身。
他十五歲之前,便有戰績揚名。返京之後,又從文科舉,二十七歲金榜題名,直接分派到了兵部熟悉政務。
常家背景硬,他本人實力也硬,剛來兵部,便接連升職。期間還帶兵剿過數次匪患,歸來就頂替了老尚書的職位。當時的常如玉剛滿四十。
這般升職速度,滿朝文武,僅有沈欽言能比。
常如玉今年四十七歲,是大啟有名的儒將。
朝廷內外,多年無大的戰事,兵變時期,常家站隊正確,又在新皇登基後,出兵剿匪,使得常如玉成為最得聖心的寵臣之一。
在這前提之下,常家給沈欽言一點面子,見見謝星珩,不過小事一樁。
常如玉下朝就回家,在堂屋裡見謝星珩。小廝上茶,但沒茶點。看樣子只打算聽謝星珩說幾句話。
謝星珩把沈欽言的介紹信拿出來的,恭敬呈上。
常如玉放置一邊,沒有看。
“沈大人說你有要事與我商談,是什麼事?”
那封信都是客套話,不看也罷。
謝星珩說:“是錢糧的事。”
常如玉目光一凝,放下茶杯,眼神審視謝星珩,笑道:“我以為你想到兵部任職。”
謝星珩不會主動去兵部,被安排到兵部,也會努力調出來。
他是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不懂兵法戰術。打仗跟玩心眼不一樣,一個失誤,能害萬千性命,他擔當不起。
謝星珩搖頭,繼續說:“是錢糧的事,現有一個錢糧生意,須得常大人行個方便,讓採買糧米的兄弟們別被人扣了貨物又押了人,這事辦成……”
常如玉聽到這裡,就抬手打斷他的話。
“你們去哪裡採買?”
謝星珩說:“利州。”
利州府,向坤的老家。
向家商號主營棉布和米糧,其中又以米糧為最。
凡是大糧商,背後必然有官府勢力。
向坤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坐了十六年,老家的勢力可謂根深蒂固,難以動搖。
在朝當官多年的人,都知道吏部的爛事。
常如玉說:“你這不是錢糧生意,是一時意氣。向家的勢力遠不是你表面看見的這點,與他硬碰,你寒窗十年的功夫都白費了。“
謝星珩起身作揖:“所以才需要大人幫扶一把。”
他一躬身,久久未起。
常如玉搖搖頭:“姓沈的老狐狸還說你找我有好事,這算哪門子的好事?”
謝星珩便跟他說這件事會怎樣變成好事。
“國有作坊”的概念提出來,常如玉就來了興趣。
朝廷抄家多,但商鋪、作坊、宅院等實體產業,很難變成生錢的東西。
莊子還能併成皇莊,無非是請人種種地。
但皇家人,哪好下場經商,做這滿身銅臭的事?
是以,所收商鋪、作坊,都會轉到戶部。
商鋪會留存,能收租子用。往後也能賞賜用。
作坊多是掛到牙行,價高者得。朝廷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