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盼我大病是吧?你欺人太甚!(第1/2 頁)
“主動進攻,趁此軍勢將呂布擊潰,如此徐州定會大亂,”這時,在左首處的曹仁當即抱拳請戰,他已經在彭城守太久了,心裡全是憋屈,“呂布折損先鋒大將,軍中兵士心亂難調,正是好時機。”
此刻張韓到來、祭酒也在路上,兵糧且也足備,這都不去主動劫營,未免太被邊塞武人小看了,且呂布雖勇猛,指揮大軍交戰未必在行。
將軍能力不一,有的人可調十萬兵,有的則多多益善,無論多少皆可指揮。
更有的人,只有數千兵時精打細算,百戰不殆;超過一萬就不會打,左支右絀用兵不善;若是到了七十萬,呵,扎堆做營一把火的事,能燒好幾天。
嘖,又打。
張韓心裡先行質疑這個觀點,試著去思索全域性。此時呂布定是著急的,他想要戰事打起來,卻又不能在自己境內開戰,所以要用征伐的形勢,氣勢洶洶而來。
這樣的話,總會有勝有負,至少氣勢上是他在攻城,依照撫卹發放、徵丁所諾,來彰顯其信義,再鼓動世族與豪族出資,從而動員全境百姓守城。
這是最快消除境內流言,並且讓百姓不得不忘記曹操仁義的方法。
其實,說白了用興戰的方式將百姓全拖下水,那麼他現在就是急急國王,非要攻破彭城不可,這時再去主動與他野戰,他豈非是正中下懷?
想到這,張韓拱手道:“主公,在下認為應當繼續緊守,不予進攻,收束百姓與城內,等待秋收割麥後囤積糧草。”
思路就是這樣,往往在支援或者反對某個立場時,先定下自己思路的方向,然後沿著這個方向去發散思考,如果有足夠的理由、猜想、佐證、風險等支撐,那麼就可以形成一條可行的論斷。
如果不能,則反之。
“繼續說,”曹操看向張韓,揚了揚下巴,他知道張韓的認知和他人有所不同,總能得出些新的奇思妙想。
與此同時,曹仁也是默默地盯著張韓看,眼神有些幽怨,心裡已經罵開了。
之前不準劫掠,已經令軍中叫苦連天,好不容易憑藉威望和犒賞,形成了風氣。
現在我憋屈,你又進言繼續死守。
張伯常,當年你在我帳下的時候我是對你不好嗎?你良心不痛嗎?你進言的時候就不能向著點老上司嗎?
不過此時又傳來了張韓的聲音:“敵所欲則我不予,如此堅守數月,敵軍內患將會再生……試問徐州世族本不服他,又怎會資以舉家之財呢?”
“徐州數年積攢的家底在青徐賊寇劫掠後虧損一半,後闕宣為賊陶謙鎮壓又損不少——”
當然,這裡的損失有一大部分都是用來賠款了,曹操得了大量軍資錢糧、人丁民戶,方才在第二年又能戮力攻徐。
所以曹軍攻徐的家底,還得益於這位徐州刺史。
“最後,呂布榨徐州士民,已到窮途,這般惡寇至末路不必與之爭鋒相對。”
他說著稍稍偏向了曹仁,但沒有看他:“正面迎擊將其擊潰固然可揚眉吐氣,但既可以運用局勢壓垮他,又何必去動兵呢?”
“嗯……”曹仁當然聽得明白這話是說給他聽的,於是別過臉去不予眼神回應,但神情已經受用了許多。
“伯常所言,深得我心,”曹操細細思索之後,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如今優勢在我,兵糧後續足備,完全可以拖。
最大的好處是,不光可以遛呂布,坐看他著急無用,同時還能把精力用來防範袁術。
臨敵而不亂,方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
呂布來到前鋒營,安定軍心之後,將張遼部曲暫且收歸麾下統率,不過這些人裡至少有九百多是張遼一手帶出來的兄弟,他深知自己雖為主帥卻不能取